文化奇人张伯驹

发表时间:2016-11-14

摘要:“他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那广袤的心胸涌出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四种姊妹艺术互相沟通,又各具性格,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他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那广袤的心胸涌出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四种姊妹艺术互相沟通,又各具性格,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张伯驹图片.jpg

张伯驹(图片来自网络)

张伯驹,民国四公子之一,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才,曾任安武军全军营务处提调、陕西督军公署参议,盐业银行董事、总稽核,华北文法学院教授、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北平市美术分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等职,1982年于北京病逝。

“天下第一藏”

张伯驹从小饱读中国传统书籍,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利用闲暇时间写下了大量古体诗词、音韵和戏曲论著。张伯驹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也颇具造诣,晚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被人称为“鸟羽体”。

醉心于收藏古代字画名迹的张伯驹先生,其书画收藏始于30岁。当初曾作为爱好,买下了中国古代字画珍品西晋陆机《平复帖》——中国传世最古墨迹,隋展子虔《游春图》——中国传世最古画迹,唐代李白的《上阳台帖》,唐杜牧《张好好诗》,宋黄庭坚《诸上座帖》、赵佶《雪江归棹图卷》,元钱选《山居图卷》等等。随着对古代字画的大量接触,其收藏已从最初的爱好变为了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的民族己任。为了守住这些国家字画瑰宝,张伯驹不惜一掷千金,甚至变卖家产或借贷。张伯驹曾自己描述,:一件《游春图卷》使他从豪门巨富变为债台高筑,甚而被匪徒绑架、生命堪虞,犹称“宁死魔窟,决不许变卖家藏”。其收藏过的中国历代顶级书画名迹有118件收录于《丛碧书画录》,被称为“天下第一藏”。

《平复帖》.jpg

西晋陆机《平复帖》

《游春图》.jpg

隋展子虔《游春图》

国宝守护者

被称为“天下第一藏”的张伯驹向国家捐献过大量国宝级文物,其一生的捐献在当时已高达亿元之巨,放之于现在,已无法用价格来衡量。

1956年张伯驹先生及夫人潘素将陆机的《平复帖》、杜牧的《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以及黄庭坚《草书》等8幅书法作品无偿捐献给故宫博物院,这些都是夫妇二人30年所收藏的书画珍品。张伯驹还将自己珍藏的李白《上阳台帖》赠给喜欢书法的毛泽东,后来这件作品也于1958年由毛泽东转给故宫收藏。陆机的《平复帖》是现今传世墨迹中的“开山鼻祖”,被收藏界称为“中华第一帖”,展子虔的《游春图》距今1400多年,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画作,李白的《上阳台帖》是其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

李白的《上阳台帖》.jpg

 李白的《上阳台帖》

这些书画珍品对故宫来说是极其珍贵的礼物,为此政府将20万元作为奖励回馈给张伯驹夫妇,但是却被老人婉言谢绝。张伯驹老人觉得将自己收藏的书画珍品放在故宫博物院收藏,是这些作品最好的归宿。张伯驹是为故宫博物院捐献书画的最顶尖人物,电视纪录片《故宫》的策划之一、紫禁城出版社社长章宏伟由衷地感慨“张伯驹先生捐献的任何一件东西,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来形容它的价值都不为过。”

对于自己收藏的这些书画珍品,张老曾说,“黄金易得,国宝无二。我买它们不是卖钱,是怕它们流出外国。”

陆机的《平复帖》、展子虔的《游春图》、杜牧的《张好好诗》等古代书画极品目前都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张伯驹先生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一座无法逾越的丰碑。

旷世情缘“缔造者”

一直陪着张老走到最后的是其第四任夫人潘素。潘素出身较为显贵,但由于其父挥霍所致,其后来并未受到较好的教育。儿时母亲为潘素聘请名师,促其工女红、习音律、学绘画,为潘素打下了良好的“琴棋书画”基础。

张伯驹与潘素相识于上海。虽然潘素接受良好教育的时间并不长,但从小打下的基础,使她有挥笔成画的能力,与张伯驹先生的相识,是潘素新的开端。

1935年,张伯驹与小自己18岁的潘素正式结合。此后张伯驹对潘素爱护有加,并大力栽培。在张伯驹的引荐下,潘素曾三次与张大千联袂作画,画作上经常有张伯驹的诗词书法,可谓珠联璧合。在张伯驹的培养下,潘素的画技长进极大,并且推进了二人在书画收藏上的决心与默契。

对于张伯驹不惜代价的书画收藏,潘素从未有过任何形式的反对,反而极力支持。曾经为了收购展子虔的《游春图》,由于现有资金不够,二人不惜把自己名下的房子(原为李莲英旧墅)变卖;西晋陆机的《平复帖》用了4万银元将其收购,4万银元是潘素变卖自己的首饰珠宝所得。为这些价值连城的书画,张伯驹曾遭汪精卫手下人绑架勒索,当时也是潘素到处借贷,最终将张伯驹救出。

夫妇.jpg

为收藏字画变卖家产,甚至负债,张伯驹夫妇毫无怨言,最后无偿捐赠藏品时潘素女士也极力支持,这是对国宝最大的尊重,也是对张伯驹这位夫婿“知遇之恩”的最好回馈。张伯驹先生于1982年辞世,潘素女士陪张老走完了最后一程。笔者以为,张潘的旷世情缘是最美的佳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