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中的汉晋与唐宋之变

颜娟英


石守谦

艺术史中的汉晋与唐宋之变


作者:颜娟英,  编者:石守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9月1日



魏晋时期为中国图像文化史中所谓「艺术自觉」诞生的关键阶段。过去由于材料的限制,相关讨论多集中在东晋顾恺之的传世画作或是画论著述研究。在新出土考古材料的辅助下,若能将墓葬图像材料与传世画作、文献相对照,重新审视汉末至魏晋时期绘画发展的过程与变迁,当有助于扩展学界对于这一转折时期的研究。

唐宋变革在性质、内容与涵盖的层面都与魏晋变革有本质上的差异,向来为史学界所重视,相形之下,目前仍然缺乏关于唐宋转折的艺术史研究。《艺术史中的汉晋与唐宋之变》即希望能由汉唐之际的佛教相关图像变迁、唐宋之际“绘画”图像呈现方式的革新等方面切入问题,为汉晋与唐宋时期的艺术史研究提出新见。


编辑推荐

《艺术史中的汉晋与唐宋之变》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的精品著作,印刷精美,包括汉晋宋元诸多精美图像。
让我们来一起体味艺术史本身的理性!


作者简介

颜娟英,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史博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合聘教授。石守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目录

导论一从追求神仙到佛土世界——汉唐之际图像的变迁 
导论二“绘画”的觉醒——唐宋间图像呈现方式的新发展 
Ⅰ仙马、天马与车马——汉镜纹饰流变拾遗曾蓝莹 
Ⅱ汉晋之间劾鬼术的嬗变和鬼神画的源流 
Ⅲ吐鲁番吐峪沟石窟考古新发现——试论5世纪高昌佛教图像李裕群 
Ⅳ由墓阙到浮图——四川绵阳平杨府君阙研究 
Ⅴ云气纹的进化与意义 
Ⅵ7、8世纪观音造像的繁衍 
Ⅶ一字佛顶轮王与炽盛光佛——佛教星宿信仰图像的唐宋之变 
Ⅷ复原唐代绘画之研究——以屏风壁画为焦点 
Ⅸ唐代护法神式镇墓俑试析 
Ⅹ墓主像与唐宋墓葬风气之变——以五代十国时期的考古发现为中心 
Ⅺ8至11世纪的花鸟画之变 
Ⅻ唐宋时期佛教版画中所见的媒介转化与子模设计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以笔者之见,要确证这类墓主像的“石真”性质,似乎需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其一,需要证明出现这种墓主像的墓葬是死者生前所建的“生墓”。可是,目前发现带有墓主石像、陶像或金铜像的墓葬,鲜有能够确认为生墓者,如果说前举成都近郊的两座南宋墓即是像、券俱备的完整生墓例子,也有中原地区的考古资料表明,宋金时期许多带有砖雕彩绘墓主像的墓葬,实际不过是墓主夫妇双双亡过之后,由后人将其迁葬合埋的二次葬甚至三次葬,并非死者生前预造的“生茔”,这类墓葬当中的墓主像就显然不具有“石真”的意义。其二,需要证明墓主生前有道教信仰或墓葬当中出现其他明显的道教因素。可是唐宋之际这些带有墓主像的墓葬,能确认其中有显著道教因素或墓主人有道教信仰的例子却不多。其三,甚至还需要证明这种墓主像与“石真”以外的其他事物之间不具有文化关联,以回答这种墓主像为什么会在死者入葬之后仍然作为墓葬的有机组成部分。可是,这类墓主像即便曾经被用作“石真”,它们仍然没有脱离东汉以来的墓主画像传统——唐代高元珪墓后壁壁画中端坐于椅子上的墓主画像,就暗示出墓主塑像与墓主画像传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性。相反地,迳以“石真”作解,我们向上找不到其作为视觉艺术层面的内部传统语境,向下又没法解释其继续留在墓室空间中的意义。 

总之,如果没有具体的佐证材料,唐宋时期的这类石刻或陶塑墓主像,是不能笼统地视之为“石真”的。事实上,“石真”可以含有石墓主像,但石墓主像却未必都是“石真”。所以说,像王建墓的这类墓主像问题,还是有必要先从肖像艺术的传统中去寻找与之相关的研究线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