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卫平:教授之名与实

何卫平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8-02-09

【本期话题】孰为教授?

策划:李振伟

编者按:近日,清华大学宣布建立文科资深教授制度,并由校长向18位教授颁发资深教授证书,文科资深教授是清华大学面向文科教师的最高荣誉称号,等同于“院士”。消息一出,立刻引发热议,名单中有多位教授被指名不副实。其中,一位工艺美术师之名也赫然在列。众所周知,教授,尤其是资深教授,首先需要深厚的文化修养,其次要在业界有较高的成绩和影响,而非因为作品或研究课题的不过关所遭到的负面指责,从这两点来看,似乎那位工艺美术师是否能承“资深教授”之誉都值得讨论,再放眼全国,轰轰烈烈的“长江学者”“三峡学者”的评选无不如此。在此,本期时评,特以“孰为教授?”为主题,邀请各位学者、批评家共同探讨。

教授之名与实

□何卫平


教授,特指高校的高级职称教师,在大众对知识分子某种模糊的假想中,教授亦不失为优选的替身。由于新中国的教授制度和称谓沿用了民国《大学令》的基本体例,所以,民国教授往往成为时下的比照对象。

近年,一些自媒体不断推送和弘扬民国教授精神,《去趟民国》《民国教授》等普适读物的出版也渲染了彼时的教授风骨,他们敢于公然叫板校长、军阀、总统,抨击当局,平衡政府和民众之间的矛盾。在抗战时期俨然是英雄背后的缔造者,和平时代仍不失为国之基石。因而,在社会大众的期望和学科领域,教授被定格为“权威人士”。人们也习惯以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徐悲鸿等著名教授的品行、人格、学识标准来数落当下之教授,责其不善,哀其不争。

meishubao/2018020818212374711.jpg

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使职业技校、社会培训、校企合作等领域的教授合法化,特聘教授、客座教授、企业教授、兼职教授、荣誉教授、讲座教授等名目层出不穷,教授正在快速泛化和贬值。由于多数教授同“经济建设”的核心价值疏离,其社会地位也快速下滑。仅经济处境而言,东南沿海城市的教授收入仅略高于人均收入水准线,在以权钱论英雄的时代,教授这一群体形象正经历着全面的褪色危机。面对道德绑架和现实处境双向离心力的拽扯,加之个别教授“吞贪”科研经费、调戏女学生、“逼死”研究生等恶性事件的推波助澜,万分之一的“害群之马”迫使教授这一被给予厚望的光环人群,迅速被诬指为“叫兽”“教兽”“砖家”。

国内高校,多数教授并无任何特权与待遇。如果有,则须同校长、副校长、院长、处长、主任等身份重叠,或搭配着“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学术带头人”等特殊后缀。否则,教授,只不过是年龄略长的高职称教员而已。在年复一年的考核表上,教授们须循例填上“遵守、服从、接受、完成”等字样,亦即表示对行政、教学、人事、科研等各级制度、领导及安排言听计从。甚至,面对各行政处室年轻干事的白眼,教授们也得客气中赔着笑脸,否则,诸事不畅。

meishubao/2018020818394838464.jpg

在高校条框森严的职称环境里,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到教授,每个阶段足5年整方可晋升,一步不落从教15年以上方具备参评教授的年限资质,尽管其间有学历的兑换或“破格”条例,但对多数的教师而言,那些均系特殊贡献者的“绿色通道”,遥不可及。参评教授每一步均须超出职称文件量化的标准,国家级课题、核心论文、学术专著、省部级获奖、教学评定、研究生指导、年度考核、部门绩点、人事考察、学术委员会投票、校外专家评议等硬性指标完备,另需承受水涨船高所背负的精神、身体、经济、人际压力,也不得不面临内部“僧多粥少”的名额紧缺或冻结情况。这一漫长且繁琐的过程还可能伴随着论资排辈、特殊导向、学生评价甚或不可预知的“下三滥”者的搅局。当一名教师用青春和量化标准获得一纸教授的职称证书时,“人格分裂”或精神抑郁的隐患已近在咫尺,逐渐溺于着对教学的麻木和对学术研究的应酬。亦或,部分教授将被量化制度改造后的发展同政治觉悟性保持高度统一,进而转入行政的仕途之中,同教学学术再无关联。这即是国内多数教授的现实履历,可谓一地鸡毛。

与此同时,一代代青年的学业终端和人生起航,均在大学完成,需要合理的引入、谆谆的教诲、耐心的疏导。而他们经历高考重压,面对就业焦虑,在人生蜕变的关键节点天然地对高校教师产生隐性的抵触、应付,对此,年轻的讲师们无暇介入,年迈的教授们无心从之,谁来收局?社会群体性的浮躁固然不全是教育之失,但高校难辞其咎,教授难脱其责。另一视角下,国内高校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和行政响应,也正徘徊在美国“大型的资本主义企业式大学”(韦伯语)和“国家学术独立论”(胡适语)的大学路径之间。往大了说,一个民族的未来,无法将教授摒弃不用,这即是教授作为国之基石的称谓下不可推卸的职责,可谓有虚名而无践行的权实。

meishubao/2018020818351812728.jpg

在民国名教授和当下职称的夹击中,教授们的处境尴尬,文科尤甚。新近,被高晓松誉为“镇国重器”的清华大学为了振兴文科,评选出16名文科最高荣誉的“资深教授”,据传等同于理工科之院士。被艺术领域所熟知但水准存疑、口碑不佳的工艺美术师韩美林赫然在目,圈内哗然,进而质疑评审规则及教授之底线。依我来看,恐怕名单中文、史、哲、法、经、管诸学科资深教授们同样会被自己同行所“哗然”。因为,按清华大学“资深教授”的晋身制度和量化标准来看,韩美林“垄断”了申奥标识、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等国家重大的艺术设计事项,高度符合评审条件,而恰因为其近水楼台的垄断行为,才致使其有口碑不佳、水准存疑的不良记录,当这种悖论成为常态时,清华大学的制度和“韩美林们”的人格,需各领五十大板。

清华作为中国大学的翘楚,应在西方式的“学术见习期”和“终身教职资格”之间寻求一种适合中国生态及教育方向的教授评聘制度,应起到“重器”的表率作用。但事实总不尽人意,清华偏偏给一群离休教授颁发“安慰奖”,而未见对年轻的教授候选人出台切实的扶植政策,以给予他们学术研究的热情、传道授业的底气、购房育儿的保障。资深教授的评聘也从侧面印证了《奇葩说》节目中高晓松对清华博士的失望——缺失胸怀天下的气格,缺少“诗和远方”的情怀。

meishubao/2018020818305397500.jpeg

处境堪忧的教授之实同国之基石的教授之名相抵牾,如何化解,已不是朝夕之事,无力遑论,仅馈以借鉴。蔡元培百年前在《北大二十周年纪念会演说》中已有反思:“盖兴学之初,目光短浅,重实用而轻学理,人情大抵如此也”;新世纪之初北京大学职称制度改革,引发全国性的讨论,钱理群教授领衔将讨论文本汇编为《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收录皆非废话官话,可资参考。再者,退回到北宋张载提出的儒学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代之教授,如有望规避现实,穷毕生之力恪其一则,或可名至而实归,否则,哀时哀己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