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中乌心灵沟通的友谊之桥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水墨艺术研讨会暨中国国家画院基辅艺术中心揭牌仪式在乌克兰举行

梦妮  发表时间:2018-07-20

在全球化风起云涌的时代,不同文明的交流与碰撞,在产生冲突的同时也促成了融合。“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在“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国家画院致力于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和推广中国文化艺术的历史沿袭与当代风貌。7月18日,在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的率领下,中国国家画院“写意中国”代表团抵达乌克兰首都基辅,开始为期3天的艺术交流活动。

meishubao/2018072014242098702.jpg

第聂伯河

作为前苏联除俄罗斯之外最大的国家,乌克兰在俄苏美术中也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历史上诞生了列宾、艾伊瓦佐夫斯基、库茵芝、雅布隆斯卡娅等一批世界级的艺术家。坐落在第聂伯河右岸的基辅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她曾是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的中心,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被人们称为“俄罗斯诸城之母”,并有“帝王之城”的美誉。

作为此次交流重要的学术活动,当地时间7月19日下午在乌克兰塔拉斯舍甫琴科国家博物馆举行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水墨艺术”学术研讨会。张江舟与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教授、油画艺术家米哈伊·顾依达担任学术主持,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庚、马国强、赵奇,乌克兰艺术家康斯坦丁·切尔尼亚夫斯基、维拉·古列巴、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瓦伦蒂娜·依芙莫诺娃、雅图德勒·更里、阿列克谢·瓦西里耶夫、尼古拉·尼克、爱德华·梅朱尔等出席会议。中乌两国艺术家围绕中国当代水墨艺术所面对的传统与现代、全球与本土等重要学术命题以及对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美术教育展开了讨论。

研讨会现场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美术的形貌可以说是纷纭繁杂,气象万千。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在中西美术交流的热潮中,中国当代美术如何发展成为不断被追问的重要命题。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水墨画历经千年的积淀发展延续至今仍然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在受到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的巨大冲击之后,水墨画在新时代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张江舟认为,当代中国水墨创作大体上可归纳为新水墨、新传统和新古风三种形态。新水墨呈现出多样复杂的语言形式和精神诉求;新传统借鉴了西方写实传统,有相对严谨的造型,又保留了文人画的笔墨意趣;新古风的语言形态和审美形态与中国传统文人画文脉相连,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当代延续。他谈道:“水墨艺术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画种,既有非常深厚的文化传统,也成为当代人表达情感、抒发情绪的重要媒材。这种古老的语言方式作为当代人的境遇、情感的表达不仅没有任何障碍,反而促成中国水墨不同于传统的新形态出现。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水墨艺术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很重要的内容。”

在艺术交流中,张江舟向乌克兰艺术家们介绍了此次中国国家画院“写意中国”代表团来访基辅的契机,是即将在乌克兰全国艺术家联盟中央大厦开幕的“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作品欧洲巡展(乌克兰展)”,这次展览是中国国家画院国画研究员一年来最重要的研究成果的展示,邀请在场的艺术家参加展览的开幕式,并与大家分享了此次展览的画集。

meishubao/2018072014461246897.png

研讨会现场

从外在的表现形式到内在的美学观念的流变和革新是中国水墨一以贯之的历史传承。李庚表示,“如何把全球化当成发展机遇,来发展本国民族艺术的特性和优势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今天,艺术家们都在寻找新的语境和新的绘画语言,这虽然创造了一些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我们应当在继承传统水墨精神中去寻找新的探索。”

文化全球化并不是文化一体化,而是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和而不同。马国强认为,文化艺术的多元化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多彩,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当代艺术的浪潮中,中国水墨艺术既要吸收融合又要强调差异。世界各民族优秀的艺术语言给我们提供了借鉴,中国水墨应主动的融入吸收全球化带来的各民族文化成果,但同时中国水墨与西方绘画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无论是其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还是它的材质、工具以及水墨本体语言,都是水墨艺术独有的且应该要保持、强化的艺术特征。

“要在精神上寻根,不追随时风。”赵奇结合水墨艺术创作谈道:“作为艺术家我们应该把手中的画笔和人文情怀都用在人民和土地上,用在对民族国家的关怀方面。无论我们生活在怎样的时代,我们都应对这个时代有一种表达,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体味。艺术作品是社会、历史的证明和印记,艺术家要对艺术创作有深沉的思考,要坚持自己内心的真诚与良知。”

在研讨会上,中乌双方各位专家对中国当代水墨的沿袭与发展做了梳理,为东西方艺术交流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以及对中国当代水墨成就的肯定与期许。

meishubao/2018072014274952158.jpg

张江舟与德米特里·斯图斯分别代表中国国家画院与乌克兰塔拉斯舍普琴科国家博物馆签署合作协议

人文交流是丝路精神的核心要义,更是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此次中乌文化艺术交流不仅为中国水墨跨文化研究与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更为增进中乌人民之间的深入了解、心灵沟通搭建起了友谊之桥,成为中乌两国艺术界在更多领域拓展交流的一个全新的里程碑。

meishubao/2018072014291015219.jpg

张江舟为德米特里·斯图斯颁发聘书

meishubao/2018072014292940432.jpg

张江舟为尤利娅·希连科颁发聘书

meishubao/2018072014372219712.jpg

张江舟为余根晖颁发聘书

为持续推动中乌两国艺术界不断深化交流与合作,当天下午“中国国家画院基辅艺术中心揭牌仪式”也在乌克兰塔拉斯舍普琴科国家博物馆举行。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庚、马国强、赵奇,中国国家画院外事办主任张楠,乌克兰塔拉斯舍甫琴科国家博物馆馆长德米特里·斯图斯、副馆长尤利娅·希连科,乌克兰全国艺术家联盟常务副主席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等嘉宾出席了揭牌仪式。仪式上,由张江舟与德米特里·斯图斯分别代表中国国家画院与乌克兰塔拉斯舍普琴科国家博物馆致辞并签署合作协议,之后由张江舟宣布聘任为中乌两国艺术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国际策展人余根晖为“中国国家画院基辅艺术中心”主任,聘请德米特里·斯图斯和尤利娅·希连科为“中国国家画院基辅艺术中心”顾问。张江舟、李庚、马国强、赵奇与德米特里·斯图斯、尤利娅·希连科、余根晖共同为艺术中心揭牌。

meishubao/201807201432459885.jpg

嘉宾共同为中国国家画院基辅艺术中心揭牌

乌克兰位于欧亚大陆的交汇点上,中乌两国人民之间的社会文化交往由来已久。早在2000多年前,贯通亚欧的古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而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辐射下,世界性跨文化交流迎来了新的春天。成立中国国家画院基辅艺术中心,将通过艺术交流为中乌两国之间增进了解、加强友谊、促进合作共赢、加深文明互鉴提供新的机遇和平台。

meishubao/2018072014331237974.JPG

嘉宾合影

  此文章为原创,任何个人或机构在未经过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转载或引用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用于商业用途的目的,请提前联系我同意后方可操作。联系邮箱:vip@zgmsbweb.com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