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张
  • 冰上“土坦克”军事训练,冀中 40×50.5cm 1944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 大生产运动中的八路军,河北 38.5×49.5cm 1944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 大生产,冀中 49.5×31cm 1942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 地道洞口在哪里?,冀中 37×48cm 1943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 杜伦亲历地道战,冀中培里村 55×41cm 1944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 飞檐走壁,冀中 33×49.5cm 1943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 节日的礼花,北京 33×49cm 1961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 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剧照 46×40.5cm 1970 彩色照片 中国美术馆藏
  • 毛主席和小八路,延安 55×37.2cm 1939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 民兵从地道转入地面工事伏击敌人,冀中 49.×36.5cm 1943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 毛主席与杨家岭农民谈话,延安 37.3×55cm 1939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 水上游击队,冀中 37×48.5cm 1944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 天安门广场上接受检阅的解放军步兵,北京 55×41cm 1949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 夏季捕鱼,冀中 36.5×55cm 1943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 雁翎队攻克赵北口大据点,冀中 41×55cm 1944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 雁翎队在荷花淀集会,冀中 35.5×49cm 1943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 在地道交叉口的游击队员,冀中 36×48.5cm 1943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 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冀中 59.5×38cm 1940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 周恩来抱病参加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第一次会议上做他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 19×15cm 1975 明胶银盐 中国美术馆藏
  • 朱德总司令在天安门广场阅兵,北京 55×39.8cm 1949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馆藏
图集

镜头下的烽火岁月:“韶影华章——石少华摄影回顾展”今日开幕

梦妮  发表时间:2018-08-23

meishubao/2018082317422865258.jpg

开幕式现场

为纪念中国老一辈革命艺术家石少华先生诞辰100周年,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韶影华章——石少华摄影回顾展”于8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新华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党组成员刘正荣,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张士军,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新华社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宫喜祥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吴为山、郑更生、刘正荣及家属代表石志民先后致辞。

meishubao/2018082317425479077.jpg

开幕式现场

石少华先生的摄影创作成熟于硝云弹雨的烽火岁月。他将手中的相机当作武器,以拍摄的新闻图片作为载体,在民族危亡之际走到大众前面,为救亡图存而呼唤和抗争。在吴为山看来,摄影家对艺术的严谨态度和对生活的真实把握,使得石少华先生的作品经过漫长岁月,至今仍然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堪称不朽之作。石少华先生以艺术生命的光华为民族留影,为时代留影,为人民留影,为党的事业记录辉煌的篇章。他的一生,为中国摄影的宏伟大业而呕心沥血,为国家、为民族大义的弘扬而矢志不渝,印证了老一辈艺术家卓越的艺术精神。斯人已逝,精神犹存。值此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国美术馆举办“韶影华章——石少华摄影回顾展”是对这位革命艺术家最好的纪念。

吴为山致辞

郑更生致辞

刘正荣致辞

家属代表石志民致辞

安远远主持开幕式

回望中国文艺史,一代代文艺工作者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心怀祖国人民,响应时代召唤,追求艺术理想,创造出中国文艺事业的灿烂成就。石少华先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中国杰出的摄影艺术家,和沙飞、吴印咸并称为解放区三大摄影家。从事摄影工作60载,石少华先生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摄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拍摄了大量的新闻照片,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革命活动,反映了解放区军民英勇战斗的光辉事迹。主要代表作有《毛主席和小八路》《毛主席与杨家岭农民谈话》及《白洋淀上的雁翎队》《地道战》等系列作品。这些作品是他在战争年代里深入生活,通过与广大指战员一起战斗,敏锐捕捉典型形象的产物,是作者高度的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相结合的结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载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本次展览是对石少华先生投身摄影事业最全面的一次艺术回顾,充分、客观地呈现了先生的摄影艺术历程。

meishubao/2018082317515844582.jpg

展览现场

郑更生表示:“今天展出的200余件珍贵作品,凝聚了石少华同志投身摄影事业的毕生心血,是对他摄影生涯最好的纪念。在石少华同志百年诞辰之际,我们不仅要回顾和缅怀他为我国摄影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更要传承老一辈摄影家的优良传统,高尚艺德和奉献精神,激励广大摄影人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摄影事业而努力奋斗。”

刘正荣在致辞中谈道:“石少华先生为我们党新闻摄影事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石老是新华社的老领导,今天我和我的同事是带着感情,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今天的开幕仪式。相信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老一辈党的新闻工作者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的事业追求。”

展览现场

石少华祖籍广东番禺,1918年出生于香港,5岁时随父母回广州定居。1938年初,石少华经八路军、新四军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的介绍,从香港奔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抗大高级军事政治研究队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石少华作为抗大先遣队摄影记者随校迁往晋察冀边区,随即被调往冀中开创摄影工作,由此与中国摄影事业结下60年的不解之缘。在抗日战争期间,石少华深入敌后,多次化险为夷,其“六进白洋淀”的经历早已成为摄影界的佳话。他用相机真实记录了“水上抗日武装——白洋淀上雁翎队”的发展壮大过程,通过《地道战》等作品生动呈现了人民战争的历史风采。在他的镜头里,人物形象朴实无华,而蕴于其中的硝烟和艰险,至今依稀可辨。

展览现场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下的摄影事业不断发展。石少华先生长期主持新闻摄影工作,后来又成为全国摄影界的主要负责人。他先后参与筹建了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中国图片社、新华社摄影部、中国照片档案馆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前身——中国摄影学会,为中国摄影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时期,他的工农兵人物、工农业生产、城市景观等系列作品,具有社会主义的符号特征。烙印在一代人文化记忆中的革命样板戏,也有不少经典剧照出自石少华先生的镜头中,成为永恒的瞬间。

家属代表石志民表示:“今年是家父石少华100周年诞辰,又逢新中国69周年诞辰,对于他们那一代人来讲,都是少小离家,以身报国,从而才成为新中国诞生的亲历者、见证者和记录者。因此,这个展览展示的不仅仅是家父石少华个人的经典作品,也是那一代人共同创造的历史华章。为了纪念此次展览的特殊意义,我们全家一致决定,将展出的大部分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司马迁曾有‘藏诸名山,传之其人’之语。中国美术馆就是传承中国文化的名山,而捐赠作品也是先父的遗愿,希望这些作品能够成为后世理解和研究中国现代史的影像文本。”

吴为山为捐赠者颁发收藏证书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也是“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此次展览举办期间,石少华先生的家属将珍藏多年的石少华不同时期摄影作品200幅捐赠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吴为山表示,家属慷慨捐赠的义举,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寄语的践行,更将会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带动意义,他们所传承的奉献精神将与石少华先生的作品一起永载史册!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9月2日。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