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彬:中国国家画院30年来的收藏

纪连彬  发表时间:2017-02-16

新中国美术六十余年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出现了大量的艺术精品。在新世纪,对这批不同时期艺术家创作的美术精品进行珍藏、梳理和研究,是当前美术馆、博物馆及画院等国家艺术收藏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中国的艺术精品表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足迹。因此,收藏当代具有典型性的美术佳作,是对新中国美术发展历史的负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负责。

中国国家画院对当代艺术作品的收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画院是文化部直属的集美术创作、研究、教育、普及交流及美术收藏于一体的国家公益型事业单位,美术收藏是国家画院五大职能之一。近期,中国国家画院成立了八个专业院,即国画院、书法篆刻院、油画院、版画院、雕塑院、美术研究院、公共艺术院和青年画院,聘请近三百位艺术家作为研究员,组成了代表当今美术最高水平、最具实力与影响力的国家美术团队,这为收藏当代艺术家作品提供了最有力的学术保障。同时,中国国家画院有自己独立的美术馆、画库、陈列馆,还有画院院刊和官方网站,这也为当代艺术作品的收藏和推广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中国国家画院发展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在这30年间诞生了很多在中国当代美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大师和美术作品。建院之初,画院就担负着带动和促进当代中国画发展的文化使命,由李可染、蔡若虹、叶浅予、黄胃组成的第一届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对艺术家作品的收藏,曾分批邀请当时国内最著名的画家刘海粟、陆俨少、吴作人、李苦禅、关山月、黎雄才、亚明、蒋兆和、何海霞、魏紫熙、宋文治、程十趁、田世光等到院集中创作,留下了许多艺术精品。在刘勃舒、龙瑞任院长时期,画院每年自筹资金对国内优秀艺术家代表作品进行有针对J险的学术收藏,先后收藏当代艺术家经典作品五百余幅,其中还接受叶浅予、何海霞、章尚璞等个人捐赠作品近百件。从1981年建院到2008年,画院主要是通过画家捐赠、学术交流展览以及聘请画家的形式进行收藏。

2009年以后,国家开始支付专项资金用于收藏。以杨晓阳院长为首的新领导班子,提出了中国国家画院“五大工程”的工作规划,将收藏作为五大工程之一纳人院内工作计划。画院制定的“中国国家画院五年收藏计划”,亦由财政部、文化部审批实施。 “五年收藏计划”根拒已有的收藏平台,不断调整和完善收藏机制,对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抢救式收藏,对当代艺术名家的精品进行收藏、整理和研究,并且依据完整的收藏框架,将收藏计划分阶段实施:一、成立专业的学术委员会,典藏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始终受到学术委员监督;二、建立每年年度或者季度收藏计划表,关注年度学术活动,确定年度收藏对象为1900年以后的重要学术流派中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三、建立年度收藏资金,按照文化部批准的五年计划逐步增加收藏内容。

在“中国国家画院五年收藏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画院始终坚持以中国美术发展史为线索开展收藏工作,梳理当代艺术发展脉络,建立画种分项发展、流派细化体系;以科学系统的典藏计划进一步深化学术研究,采用典藏计划和美术史研究互为促进的双向联动机制;以

时间历程结合艺术学派开展相关的学术展览、召开学术研讨会以及出版相关的研究文集来扩大国家画院典藏的社会推广计划;建立“以展促藏、以捐促藏”的典藏机制,吸纳国际友好人士捐赠作品,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为国家积累宝贵的国内外文化财富。

收藏计划实施两年以来,中国国家画院圆满完成了国家收藏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从2010年开始,随着八个专业院的成立,版画、抢救式收藏民间艺术精品也进人了画院的收藏视野。目前,画院已收藏了《中国风格·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的七十幅版画作品,以后将逐渐完善中国当代不同艺术流派、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系列收藏,以填补我院收藏空白。此外,画院还大力启动了书法篆刻、油画、雕塑、公共艺术的收藏工作,为后续不同学科的学术研究工作搭建收藏框架。

建院30年来,中国国家画院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约广泛支持下,围绕着对中国画的继承、研究、创新与发展这一宗旨,对近现代及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收藏李可染、李苦禅、蒋兆和、吴作人、程十鬓、朱屺瞻、黄胃、叶浅予、何海霞、刘海粟、吴冠中、张仃等当代著名画家的艺术精品达五千余件,总价值达数亿元,预计数年后总量将增至万件。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