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云过眼自怡悦——过云楼顾氏四世的书画收藏

李军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7-01-11

摘要:顾氏过云楼的收藏,以书画为最,其菁华萃于顾文彬、顾麟士祖孙所编《过云楼书画记》10卷、《过云楼续书画记》6卷。两书共计收录历代书画作品359件(套)。其中,顾文彬收录246件,顾麟士收录113件,书法和绘画数量分别为87件、272 件。

【编者按】2016年12月13日,苏州博物馆(以下简称苏博)举办年度大展“烟云四合——清代顾氏的收藏”,讲述了顾氏家族连绵数代的艺术收藏历程。历经顾文彬、顾承、顾麟士及顾公雄、顾公硕兄弟——祖孙四代人的搜求、鉴别、保护、传承,经历了清代咸、同、光、宣四朝的内忧外患,民国时期的战火。顾氏家族四代人殚精竭虑,方使过云楼成为历代法书、名画、古籍、碑版、古印、名琴的安身寄命之所。 

新中国成立后,过云楼遗珍或被捐赠、或被价让,陆续归藏南北文博机构,不免南北暌隔、流散四方,留在苏州的书画则成为过云楼藏品中规模最大的一部分。苏博馆长陈瑞近说:“‘书画之于人,子瞻氏目为烟云过眼者也。’这是过云楼第一代主人顾文彬对于书画鉴藏的理解,脱胎自北宋苏东坡为王诜所作的《宝绘堂记》。从他对坡公语有会心感悟开始,冥冥之中,就已注定过云楼将成为近两百年中国收藏史上最响亮的名字,不仅仅在苏州、在江南。”基于此,本报特约“烟云四合——清代顾氏的收藏”策展人李军,谈谈过云楼顾氏书画收藏,从一个侧面展示出这个吴中世家大族光辉灿烂的艺术收藏。 


顾氏过云楼的收藏,以书画为最,其菁华萃于顾文彬、顾麟士祖孙所编《过云楼书画记》10卷、《过云楼续书画记》6卷。两书共计收录历代书画作品359件(套)。其中,顾文彬收录246件,顾麟士收录113件,书法和绘画数量分别为87件、272 件。通过比较可见,顾氏祖孙的绘画收藏都多过书法,两者的比例约为3:1。从形制来看,《过云楼书画记》记载的绘画以卷、轴为主,手卷明显较少。书法手卷较多,其次是册页;《过云楼续书画记》中书法作品卷、册数量相当,立轴则相当少见。 

过云楼的书画收藏乃顾氏三代竭数十年之力搜罗所得,江南故家旧藏因战乱流散,其菁华竟会聚于斯。于今看来,《过云楼书画记》《过云楼续书画记》所载,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之所以数量有限,与其严格的编选标准不无关系。 

首先,对于顾氏家族来说,藏品是否能够“保真”是决定性因素。出现在《过云楼书画记》初稿中的苏东坡《乞居常州奏状》、米元章《崇国公墓志》,因被鉴定为赝品,而最终被剔除;真伪各半者,则以真且精者入目,伪造的题跋亦一并去之。其次,非经顾氏收藏、主人亲自审定者,一概不录。这就使得《过云楼书画记》《过云楼续书画记》区别于前人所著的经眼录,同样也区别于顾廷熙的《待访录》、顾承的《楚游寓目编》和《过云楼初笔》等。第三,妇女之作,易于名世者,概从摒除;凡绢本、扇页,概不入选。如无锡博物院所藏范珏、顾眉《丛兰合璧》卷,著于《须静斋云烟过眼录》,为陆氏松下清斋旧物,曾归顾氏过云楼,《过云楼书画记》中未载。后世流传顾文彬父子、祖孙钤记题跋之绢本书画、扇页之属,皆不见于《过云楼书画记》《过云楼续书画记》中。至于纸本各种,同一家书画不同数本,皆仅择其精者登录,余尽从略。 

此次“烟云四合——清代顾氏的收藏”展览便是以《过云楼书画记》《过云楼续书画记》著录者为对象,选择其精善者数十件,配合顾氏所藏碑帖、古籍、文房及四世著述、画作、手稿等,以期反映过云楼四代主人的艺缘与性情。其中《过云楼书画记》《过云楼续书画记》著录书画38件、书法10件。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卷、宋范仲淹《手札》卷、元鲜于枢等五家《赠笔工范君用》册、明吴宽《行书种竹诗》卷、董其昌《楷书先世告身》册及文、唐、祝三家书法作品5件。此外,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卷、宋范仲淹《手札》卷刻入顾氏《过云楼集帖》。 

meishubao/2017011115531239916.png

【元】鲜于枢等五家 赠笔工范君用册 

据顾文彬《过云楼日记》记载,同治九年(1870)五月初四,其在京师松筠庵心泉和尚处,初见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卷墨迹,六月初二“再观其智永《千文卷》,议价一百五十金,当即携归”,两天后却又“以智永《千文卷》送还心泉,无从张罗价值也”。时隔一年之后,同治十年(1871)记载:“(三月)廿三日,晴,解京饷委员王绍庭自京中回,带研生信、李诚甫信,并所购智永《真草千文》墨迹卷及骏叔托买琴足两副、琴轸一副。《千文》卷温云心所藏,后归心泉和尚,京中不乏赏鉴家,欲得此卷者亦不少,皆因议价未成。余去年入都候简,一见诧为奇宝,议价一百五十金。嗣以客囊窘涩,舍之而出,中心耿耿,未尝一日忘,遂于履任后致书研生,仍照原议之价购之。发函展赏,焕若神明。思翁跋中所云,唐人无此写法,足为此卷定评。” 

两天之后,顾文彬又对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卷详作考订,后择要录入《过云楼书画记》,其中仅云同治九年于心泉处见“永师千文”,有“狂喜,倾囊购归”数语,全无日记中之跌宕起伏。《过云楼日记》所载虽多简略,但往往提及书画之鉴赏地点、入藏时间、价格多少、真伪依据等细节,如同治九年五月廿一日的日记中,针对购于彩笔斋的文徵明画轴,顾氏有眉批称“衡山画粗笔草草,而字则本色,余决为真,而骏叔乃疑为伪,归当细辨”,显然父子二人在书画真伪鉴定上时常出现分歧,但并不因父尊子卑而随便迁就,顾文彬也会认真听取顾承的意见。关于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卷,《过云楼日记》中也有不同的观点,当时看来属于保留意见,即同治九年七月廿七日,在与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卷失之交臂一个多月后,顾文彬归还心泉和尚所售南田山水袖卷那天,日记曾作眉批:“心泉收藏颇富,赏鉴亦精,近为境遇所困,大半散去,所存者以南田山水袖卷,又山水小册,又花鸟册三种为最,皆余物色得之。心泉书画恐从此减色矣。余所欲购未成者,只智永《千文》卷,然究非开门见山之物矣。”此观点与一年后失而复得此卷时的评价略有偏差。这是冷静思考后的结语,还是彼时不同心态所致的感触,已不得而知,值得后人玩味。 

meishubao/2017011115512386727.png

【隋】智永 真草千字文(局部)

顾氏收藏的书法,自隋唐以下,囊括宋、元、明三代,止于清初,除偏好赵、董之外,尤嗜明代吴门一派,并视祝允明凌驾唐寅、文徵明之上,登录法书作品四种。此次展出“吴门四家”之一文徵明小楷《落花诗》卷、唐寅《漫兴诗》轴,为顾公硕捐赠于苏博。《过云楼书画记》中著录书法类,大抵以卷、册为主,条幅仅唐寅《漫兴诗》一轴,非顾氏不藏立轴,只是其选择的标准甚为严苛,力求精善且罕觏而已。 

《过云楼书画记》中录祝允明书迹四种,楷书《拟诗外传》卷今藏故宫博物院,《九愍诗》卷与行楷书《正德兴宁县志》册今藏苏博,《怀知诗》卷今藏上海博物馆。此番前三种均将展出。尤其行楷书《正德兴宁县志》册,明代为太仓王世懋收藏,系1959年顾公硕先生于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作为国庆献礼捐赠苏博。当年曾套色影印全书,改为线装一册,以资纪念。在《书画记凡例》中,顾文彬特意提及“敝箧中黄大痴手书《画理册》,祝枝山《正德兴宁县志》手稿册,铭心绝品,亦断种秘本也”,足见其珍视之情。 

此次展出的过云楼藏画,数量约是书法作品的3倍,与《过云楼书画记》之著录比例略等。自宋元以下,凡28件,计宋代1件、元代3件、明代9件、清代15件,而以清初“四王恽吴”作品最为可观,计13件。 

南宋扬无咎绘《四梅图》卷,系为范仲淹曾孙、范纯仁之孙范端伯所作,在吴中流传数百年,经元柯九思、吴镇,明沈周、文徵明、文彭、项元汴,清宋荦、笪重光、梁山舟、陆谨庭、程心柏、潘遵祁、顾文彬等鉴藏。卷前有清梁同书题签,后有柯九思、笪重光等题跋,曾经《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珊瑚网书画跋》《式古堂书画汇考》《大观录》等著录,嘉庆初年为陆恭松下清斋所得,筑“四梅阁”以藏之,后流落于外,由程桢义以“番钱三百枚”购回。从程氏散出后,为陆恭外孙、须静斋主人潘世璜之子潘遵祁购得,他特意在光福山中的别业香雪草堂旁筑小阁,沿用外祖父陆恭斋号,命名为“四梅阁”,储藏此卷,并请好友戴熙(1801—1860)绘《四梅阁图》,宝爱之情,溢于言表。当时并据此本刻石,置于光福山中,拓本流传亦鲜见。至光绪初年,潘遵祁与顾文彬、吴云、俞樾、李鸿裔等人,在吴中举行雅集,轮流于各家园林中聚会,赏鉴书画名迹、古籍善本,并请人绘图留影,即顾氏家藏《吴郡真率会图》(苏州市档案馆藏)、潘氏(曾玮)家藏《吴中七老图》(南京博物院藏)诸卷所由作也。当日赏鉴品评之余,互通有无,遂有易售之事,如元人《七君子图》卷,系同治十三年(1874)三月李鸿裔托友人以250元购得,后转让顾氏过云楼;潘遵祁藏宋元名人书简册,系外祖陆谨庭旧物,于光绪二年(1876)以千金让予李鸿裔,今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吴云于咸丰十一年(1861)得宋魏了翁《文向帖》,后由顾承以汉铜官私印四十钮易归过云楼,今藏上海博物馆。而《过云楼书画记》所著录之《朱文公周易系辞本义手稿》卷则是光绪八年(1882)二月初四顾承生日时,吴云所赠。《四梅图》卷之归顾氏过云楼,据潘氏后人回忆,系顾文彬以狐裘一袭向潘遵祁易得。顾氏析产后,此卷于20世纪50年代入藏故宫博物院,时隔60年,重回吴门,不免让人想起陆氏松下清斋、潘氏香雪草堂中两座四梅阁里的往事,还有吴中诸老的那段真率风雅。 

顾文彬父子鉴藏书画,往往去其疑伪以存真。顾氏后人捐存苏博的元人《七君子图》,原为明末清初徐守和所藏,著录于缪曰藻《寓意录》中。首尾完整,曾为张见阳收藏,乾隆间归乔崇修时,已佚一帧,遂改名为《六逸图》。至道光年间,入藏海宁蒋光煦别下斋,张廷济为之题引首,据《别下斋书画录》载,此卷后又装入与之不相关的盛麟等八位元人题跋。后经李鸿裔之手,转归顾文彬,“适新得梅道人横幅,尺寸悉合,取以配入,仍名《竹林七友》云”。所以而今所见《七君子图》的面目,完全是顾氏重装以后的效果,与入过云楼前迥异。盛麟等人题跋后归吴湖帆,吴氏并补绘一图,今藏上海博物馆。蒋光煦题跋一段,今藏海宁博物馆。当时顾氏所配入的吴镇一帧墨竹,与过云楼所藏王蒙《竹石图》(即《黄鹤山樵竹石游灵岩诗》轴)同为陆氏松下清斋旧藏。又如明周臣《俞节妇刺目图》卷后接裱有文徵明小楷书《俞母文硕人墓志铭》,其后缺十余行,顾文彬仿文徵明补赵孟頫《汲黯传》例,补录齐全,并附记颠末于尾,可窥顾氏鉴藏手段之一斑。 

此外,如顾公硕向苏博捐赠明末陈洪绶(老莲)绘《钟馗像》轴的同时,也将家藏清咸丰元年(1851)任熊临本一轴一并捐赠。陈本落款“乙酉端阳,老莲陈洪绶为柳塘王盟兄画于青藤书屋,劝蒲觞也”一行在像左侧,任本落款“咸丰纪元上元之日,萧山任熊渭长临章侯画”一行在像右侧,其余面容、衣冠几乎无异,悬而并观,令人赞叹。两本《钟馗像》,仅前者著录于《过云楼书画记》,若非顾氏无私捐赠,一旦分离,恐再难聚首。而《过云楼书画记》中所收,历代模仿之作亦复不少,足见顾氏之有意搜罗,以便观摩比勘,体会融通,于自身创作自然深有裨益。如卷六著录黄公望《浮岚暖翠》轴,今藏故宫博物院,卷十著录王鉴《仿子久浮岚暖翠图》轴,今藏上海博物馆,昔曾同储,现已异名,且南北暌隔,相聚无期;卷十著录恽南田《摹痴翁富春大岭图》轴、王翚《临黄大痴富春山图》卷,则皆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出,并藏故宫博物院,此番联袂南下,小聚吴门。 

顾氏之酷嗜明代吴门一派,书画兼备。苏博前四年举办“吴门四家”特展,已有四家名迹如《京口送别图》《惠山茶会图》《贞寿堂图》《黄茅渚小景图》《风木图》等陆续归来,此次展出过云楼旧藏沈、文、唐、仇四件,除仇、唐合作《刺目图》卷系顾公硕先生捐赠外,其余三件均藏故宫博物院,依次为:沈周《杏花图》轴,系陆氏松下清斋旧藏;唐寅《王公拜相图》卷(《王济之出山图》卷),从顾氏流出后,曾归江阴孙邦瑞;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轴(《仿赵魏公湘君湘夫人图》),即文衡山见仇实父设色不合意,自设之本,俱为诸家杰构。余如陈洪绶、胡华鬘《梅竹山水》合册、龚贤《山水图》册(《廿四幅巨册》)、王鉴《梦境图》轴、王翚《水竹幽居图》卷,皆至精无匹,细玩必有神会处也。

meishubao/2017011115484350940.png

陈洪绶、胡华鬘 梅竹山水(局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