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序的抽象——晓东与彼得的“对画”

2017-05-14至2017-05-26


苏州工业园区通园路80号56文创园56艺术空间

苏州

meishubao/2017050817160833784.jpg

主办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见方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苏州工业园区56文创园

协办单位:苏州三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苏州安和汉锋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参展艺术家 :王晓东(中国)、Pieter Abraham Pienaar 彼得·约翰内斯·比尔马亚伯拉罕皮纳尔(南非)

  : 施谏昉

展览时间:5月14日 - 5月26日

开幕时间:2017年5月14日14:00

展览地点: 苏州工业园区通园路80号56文创园56艺术空间


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提炼本质的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概念的过程,而“序的抽象”解释了两位艺术家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思维方式和画面创造过程。当代人常需要面对、处理异常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思维逻辑,此时不具备强大的抽象能力,无法把具体变成概念,进而驾驭概念进行思考,就很难降低问题的复杂度,从而陷入泥潭。王晓东与彼得此次的展览作品多从生活中撷取无意间的意识形态来作为绘画的母体,是对事物、景物的感观思考,它是观念、观点、概念、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你会发现,两者的作品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大多是重复和密集,机械和抽象,这里的抽象不仅仅是抽离实景和美学的诉求,而是一种充满现实感的形式秩序。

——施谏昉

meishubao/2017050817173938460.jpg

王晓东

1964年生于江苏苏州,1985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1997年就学于中央美院。2007-2009执教于苏州工艺美术技术学院,2008-2015苏州市油画雕塑院执行院长、苏州雨村美术馆馆长。苏州市雕塑协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油画、雕塑和当代水墨的创作,并从事于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组织、推广工作。

自述

“框”里“框”外

文饭小品要为“框”系列水墨作一次微信推介并希望我对作品作一个自我解读。

水墨对于粉墙黛瓦鱼米之乡的苏州是一块福地,吴门画派、虞山画派、娄江画派成就了一座座艺术丰碑。今天的苏州水墨自然也是气象万千的,苏州水墨从语言技巧到题材形式都呈现出不断发展变化的态势。在移动时代3d打印的当下以农耕文明为背景的传统水墨如何具有现代性是一件具有挑战和趣味的事。

说到水墨自然会谈到文人画,今天经常会听到关于文人画衰落的声音,呼吁者并为之痛心。我想大可不必,文人画的本质是基于君臣儒学体系的一种消极避世的文化表现形式,其间固然也曾经涌现无数经典,然而其可以画花画山但就是无法或不能去表现当下的生态与现实的避世现象是一种人性的懦弱,而其热衷于沉浸在对古人的膜拜中的状态更让无数的画者成为精神的奴隶。迷失在你能我也能的幻像,从而对社会的进步无功,对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虚废。这种偏执的固守传统就犹如近亲繁殖,其结果就是培养怪胎直致种群的消亡。

有那么一天,当一束阳光透过窗棱在画桌上呈现出规整的光与影的图像,我猛然为之感动。造化总是可以给我们以启示。于是也就有了“框”系列。

其实水墨的发展本身就有一个无形的框的存在,如何走出这框的束缚是需要付出的,然而这水墨之框本身不也是一道风景吗。

艺术就应该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前行,体验创造的快乐与痛苦,可能这样对于生命来说不虚此行。而框总是有的,但框里框外自有别样的天地。

meishubao/2017050817193796692.jpg

彼得·约翰内斯·比尔马亚伯拉罕皮纳尔

彼得·约翰内斯·比尔马亚伯拉罕皮纳尔生于南非库鲁曼 (1964), 在博茨瓦纳边境以南的卡拉哈里农场长大。高中时期的他主修艺术, 到了大学却并没有继续进修本专业, 尽管如此,他仍然持续着艺术创作。他学习了教育, 做了几年的语言老师, 而他对艺术的热爱使他暂别教学, 并开始了做了一段时间的插图工作。1998年,他被聘为小学艺术老师并开始从事此项工作。在初期的两年的艺术教学中, 他见到一些学生的行为在接受艺术课熏陶后有所改善, 这使得他对艺术疗法产生了兴趣。他于2008博士毕业于比勒陀利亚大学校咨询部, 期间专注于研究艺术疗法的力量, 帮助青少年自我认知。

这是他在苏州的第一年。在一个新的国家开始新的工作 (美术老师) 为个人成长和自省带来了新的机会。作为一个艺术家, 他与“新现实”斗争, 并打算开始做一系列的中国人肖像, 但后来他又意识到, 自己与苏州人民的关系还未根深蒂固到去根据自己到爱好做有意义的肖像。有一天, 他站在一家美术店里, 他的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注意,用“线条”为主来创作抽象作品。后来, 他意识到这也许是他内在自我的状态, 在使用这些“线条”时, 他正是在试图表达自己与他的“新现实”之间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恰恰无法具象地用图片表达。

在苏州的头几天甚至几周里, 他意识到了高层建筑的线条, 地铁线, 服装的线形设计, 电瓶车,都试图在两个地方之间走最短的线, 也是他必须走路的路线和他思想中的 “边界线”。“我试图想在脑海中组织这些印象”


作品欣赏


王晓东作品

meishubao/2017050817245565796.jpg

王晓东作品灵感来源

meishubao/201705081723303369.jpg

框系列之1k-01-20150422-34x34

框系列之4k-03-20150508-68x68

框系列之8k-01-20150502-34x68

框系列之12k-02-20150506-34x104

meishubao/2017050817344732148.jpg

框系列之16k-01-20150516-34x136

彼得·约翰内斯·比尔马亚伯拉罕皮纳尔作品

meishubao/2017050817282488290.png

彼得·约翰内斯·比尔马亚伯拉罕皮纳尔作品灵感来源

Colourful Conflict,多彩的冲突,39 cm x 49 cm

Mesmerizing Misunderstandings,迷人的误解,39 cm x 49 cm

Nervous Navigati,神经系统导航,40 cm x 40 cm

Organising Opposites,组织对立 ,50 cm x 60 cm

Connection Construction,连接构造,60 cm x 80 c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