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天才:为艺要真 求名要实 ——将书法作为生命价值的实现和文化自觉

​ 杨天才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10-18

【本期话题】莫将书法引入名利场

策 划:李振伟 李腾

近日,关于书法的话题和事件屡次出现,成为艺术家批评关注的对象,引发关于现代书法、书法家修养等问题的讨论。回想不久前,书协主席苏士澍在某次会议曾提出取消“国展”,引发广泛争议。书法“国展”本是奖掖后学、相互交流的最佳方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渐渐变了味,成为各方势力争名夺利的阵地,之所以取消“国展”的建议会引发争议,其实也是因为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再联系到某省爆出书协副主席达几十人之多的新闻,令人瞠目。种种乱象,都揭示了在当下的书法圈中,许多人不再把书法作为个人修养和研究行为,而是作为攫取名利之器,在此,本期时评特以“书法名利场”为话题,邀请各位学者和批评家进行探讨。

为艺要真 求名要实 ——将书法作为生命价值的实现和文化自觉

□杨天才

meishubao/2017102315442742734.jpg


随着市场经济和中国社会全面而深刻的转型,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各种压力的挤压,当代人愈发变得浮躁不安。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当代书法在金钱利益面前低头,没能挡住功利化和世俗化思潮的席卷,在名利的追逐下,书家炒作之风日趋盛行,乱象横生。一些书家、书画商业机构、批评家在市场利益驱动下“联手”,靠炒作一些哗众取宠的噱头、卖弄空洞的概念,哄抬自身的价格。

过度的市场化、过度追逐名利,造成了书法的异化,有些书法家单纯地将润格高低作为艺术追求目标。书法艺术在资本与个人相结合的炒作之下,变成了名利场与利益输出的“书法江湖”。在“官本位”隐形“权力”的作用下,各种应运而生的协会、研究院、艺术沙龙以及满满当当的“会长”“主席”“院长”头衔,也让人眼花缭乱。

市场对“书法价位”的认知也莫名其妙地形成这样一个荒诞的格局,即:书协职位越高,书法作品价位也随之增高。前些年,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换届,主席、常务副主席等加起来多达六十多位,引起社会一片哗然。

◆◆

自娱自乐的展览,好大喜功的名号,让许多书家沉迷于这种浮夸风气,书坛上“文艺大师”、“书法泰斗”、 “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等令人瞠目结舌的封号比比皆是。书法成了一种显摆与营生,成了明争暗斗的名利场。

书法成了徒有虚名的书法,成为只见笔墨、不见人文精神的虚脱书法。书法字后的大大的人不见了,书家的修养与审美不见了,精神与思想更是不见踪迹!书法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退化,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书法的质疑,严重影响了整个书法界的声誉。

IMG_3467.jpg

◆◆◆

中国的艺术推崇“以人品为先,文章次之”,“先器识,后文艺”,“先道德,而后文学”,这是重视伦理的传统思想在艺术观上的表现,对于艺术家的人格塑造和艺术作品的创作都起了巨大的、良好的作用。《礼记》说:“无本不立,无文不行。”人品、人格是书法创作的“本”。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首先就要有高尚的人品、人格。书家的人品、人格修养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作品反映了创作者的思想境界,更由于艺术作品的流传,主要取决于创作者的为人。

在这样一个相对浮躁的时代里,社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的趋势对当代书家的个人品格和操行的持守是一个考验。所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当代书家应淡化名利思想,需要耐得住寂寞,甘于寂寞,远离纷乱嘈杂,去庸俗,多读书来充实和完善自己。

书法创作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不能带有实用功利的占有欲望。如果满心的个人利害打算,就会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无法潜心于创作。《庄子·达生》曾以梓庆削木为鐻的寓言说明创作前必须抛弃物欲俗念,才能使技艺“以天合天”。

从创作心理上讲,就是因为虚静是创作的前提,只有品德高尚、心灵纯洁、胸次洒脱,才能在创作时不受私利杂念等个人直接功利目的的纠缠,进行自由自在的审美观照与创造。因此,虚静实质上就是要绝虑凝神,心灵脱俗,不被个人的功名利禄、利害得失以及种种实用目的束缚,从而获得精神自由的境界。书法家正是在虚静状态下,进入了艺术想象的广阔天地。这对书法创作来讲,无疑是极端重要的。

◆◆◆◆

书法不能脱离历史文化传统的根基,应保持着宽广深厚的人文关怀,以个体生命的情怀感悟书法。书法承载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是人格修养与书家人生审美体验的自然流露,应将书法作为一种生命价值的实现和文化追寻。有鉴于此,在新的社会变革与时代要求面前,当代书法应具有自身鲜明的时代性、学术性。

从当下书法现状来看,在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背景下,书家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强调书法审美理想坚守与书家的责任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当代书法才会具有浓郁的鲜活艺术气息与时代特色。■

(图片:书艺公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