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峰:重大历史题材创作要遵循艺术之道

王雪峰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11-21

摘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工程是有它的意义的,在美术馆里我们需要优秀美术作品构建的近现代历史的叙述。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引发的上行下效的问题,国家工程之后有许多省也搞起了重大题材创作工程,我曾经看过几个省的创作展览,创作的水平差强人意,艺术水平和创作能力无法和国家工程相比。

【本期话题】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在当今时代的意义

策划:李腾 颜培大 李振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高水平的艺术创作是促进文化繁荣强盛的客观体现,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无疑符合习近平总书记以上讲话的精神和要求。美术评论家张晓凌评价道:坚持美术作品宏大叙事创作是非常重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批重大题材的作品。

曾几何时,有艺术家认为,西方艺术界早已抛弃了重大题材的艺术创作,而我国仍然坚持这种创作方式是错误的。这种迎合流行文化的观念并不鲜见,但却表现出狭隘性。不可否认,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是重要而且积极的一项举措,其目的在于以优秀的创作项目吸引和凝聚国内最具创作实力的优秀艺术家投身现实题材的创作研究,从而充分调动广大美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带动美术院校、画院等众多美术创作单位的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对于公众关注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青年的创作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当然,重大题材也并非灵丹妙药,如何避免这一课题过度滥用,创作面貌流于形式化和样式化也是我们必须警惕的地方。本期话题特邀请美术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重大题材创作价值如何充分体现,如何最大化发挥其积极作用等问题。

重大历史题材创作要遵循艺术之道

□王雪峰

2010年7月我刚从中央美院博士后出站来到中国美术馆就职时,领导交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参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巡展工作。那年年底是去香港巡展,展览的场所是在香港的展览馆,当然这个展览的目的是通过近现代重大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构建一种图像的历史叙述,在香港展出其政治性不言而喻。我作为工作人员仅仅是参与布展和撤展,并没有亲见开幕式,对于这个展览在香港的具体社会效应就只能从媒体报道中看到了。

这个任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从深圳至北京的押车工作,从香港出关之后,所有重大题材的作品换做内地运输公司的车,车队浩浩荡荡共有十辆,全是清一色的气垫空调货车,在京港高速上行驶非常壮观。车队历时一天一夜,是在晚上才将这批作品安全运到中国美术馆在东坝租用的库房,那个晚上大家累得人仰马翻。

meishubao/2017112113203386430.jpg

在我来中国美术馆工作之前,这个巡展工作已经在很多城市开展过,其规模与规格大抵类似。展览结束之后,根据领导的要求,我当时还专门撰写了关于巡展工作的总结报告。报告的内容大体上介绍了各地巡展的情况,包括开幕时间、出席人员、参观人数、社会反响,最后从中提炼出几个规律,无非是对这个展览的社会效益以及巡展机制进行褒奖,配合这些重大题材美术作品,还专门制作了一本精美的大画册,朱红的外表无比高大,我也分得一本。不久,我发现这么大的画册放不进我的书橱,于是把他当礼物送朋友了。就是这份庄严与分量,朋友捧着的时候如获至宝。这个巡展之后,这批作品终归落到中国美术馆的库中,成为国家美术收藏。

对于中国美术馆来说,这批作品的存在,在历次大型展览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纪念建党、建军、抗战、纪念延安讲话这些重大展览中,弥补了重大历史事件图像叙述的空白。但是每一次从外库调取这些作品时,却是费尽周折。我去过外库,看到在外库的过道上,陈列一排巨大的木箱,全是重大题材作品。我看到了许江等人画的《南京大屠杀》的箱子,据说他们当时为了将这幅巨大的作品装箱,发明了一种将油画从中折弯的装置方式,在展出时,再将油画打开并毫无影响。

meishubao/2017112113210719987.png

这批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调动了国内最顶级的创作力量。每次展览的时候,我都会在这些作品前多品味一番。胡伟的那幅用综合材料拼贴而成的人物画作品,在技术语言与主题表现上相得益彰,造型与韵味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许江等人创作的《南京大屠杀》,那屠杀之后残阳如血的压抑氛围采用大面积的虚化效果表达,能将观者带入到悲愤苦难的历史原境之中。吴为山的雕塑《聂耳》,夸张的动势,塑造了在民族危难之前的意气风发的音乐家聂耳形象。

总的来说,这批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在创作水平上达到了当下国内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平。这些作品还将在各类大展中不断亮相,也会在不断亮相中确定它的艺术史的价值。

毫无疑问,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工程是有它的意义的,在美术馆里我们需要优秀美术作品构建的近现代历史的叙述。

meishubao/2017112113242556804.jpg

然而,这项政府财政出资的工程在当下文化语境里还应该注意它的规律与自律,否则容易引起社会的诟病。比如说,由这个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引发的上行下效的问题,国家工程之后有许多省也搞起了重大题材创作工程,我曾经看过几个省的创作展览,创作的水平差强人意,但艺术水平和创作能力无法和国家工程相比。

今年,某个地区还将创作的重大题材作品在中国美术馆的重要展厅进行展览,那巨幅的作品占据墙面,很多作品虽是表现这个地区的风景、历史故事,但是创作的观念陈旧,手法老套,毫无艺术美感而言,完全是图画说明书,远不如去欣赏照片,这种浪费纳税人钱的做法,值得我们反思。

重大题材美术作品创作归根到底是创作记录历史事件的艺术品,它有自身的创作规律。首先创作者必须有深厚的绘画能力,要有把控大场面、大情景的绘画能力,还要具有长期大型题材创作的经历,这是技术能力的保证;其次,创作者还必须对历史事件有着深入研究,掌握大量的历史资料,收集创作的图像,这是历史事件知识的储备;第三,还必须要有创作的冲动,是真实内心情感的表达,这是艺术创作的情感因素,只有发乎于情,才能感动他人。有了这三个方面的保证,才是创作好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的基本保证。

从某种角度来说,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有它的时间性,如当年董希文创作《开国大典》,他是亲身经历,真情实感的表露,具有创作的冲动,他的作品具有那个时代的印记。我们今天的重大题材创作更像一次集体补课,虽然是表现过往历史事件,但却是当代的气息。当然,补课也为时不晚,有总比没有要好,关键我们要的是精品,是能够在美术史上经得起推敲的精品,这样我们才能不愧于时代,不愧于先烈,也不愧于人民大众,然万事有道,在此呼吁我们主事重大题材创作的人一定要遵循艺术之道,因为文章千古事,丹青亦是千古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