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故事 | 林硕:从画荷神童到梅花屋主——《儒林外史》中走出的王冕

林硕 / 中国国家博物馆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12-21

摘要:《王冕画荷》是大家读小学时的一篇语文课文,改写自清代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王冕作为生活在元末明初的画家,名气远逊于同时期的倪瓒、王蒙等人,却在《儒林外史》的第一章《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中领衔登场,被作者奉为“名流”以隐括全文,究竟他有何过人之处呢?

meishubao/2017122111485938086.jpg

王冕画荷

《王冕画荷》是大家读小学时的一篇语文课文,改写自清代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王冕作为生活在元末明初的画家,名气远逊于同时期的倪瓒、王蒙等人,却在《儒林外史》的第一章《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中领衔登场,被作者奉为“名流”以隐括全文,究竟他有何过人之处呢?

王冕,字元章,元朝末出生在浙江诸暨。他的祖上在宋朝也曾为官,到他父亲的时候已是普通农人。王冕七岁之时,其父撒手人寰;自那以后,他便和母亲相依为命,家计愈加艰难,可谓“敝衣无絮愁风劲,破屋牵萝奈雨何”(王冕《竹斋诗集》)。靠母亲为人缝补浆洗,变卖家私,也只勉强让王冕读书到十岁,再也无力供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尽管辍学让小王冕心有不甘,但为了替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他开始帮隔壁的秦老在附近的七泖湖畔牧牛,每日两餐还能得些点心钱。如果遇到秦家分给自己些鱼、肉,王冕都带回家孝敬母亲;那些零碎的点心钱,他便攒下,得暇去买几册旧书,不至彻底荒废了学业。

meishubao/2017122111493131472.jpg

小王冕

梅雨时节的江南,燥湿闷热,阴晴不晴。那日,小王冕放牛困倦了,便坐在七泖湖畔的树影下消暑读书。岂料须臾之间,浓云密布,骤雨倾盆。眼看着黑云渐渐散去,天边又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小王冕终日低头苦读,平时即使眼前有旖旎景色也无心细赏。今日他望着经过雨水冲刷的柳枝,竟都被水淋得翠绿可爱。再看湖中那十几枝荷花,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微风吹过,朵朵荷花在荷叶中摇曳,像是在和他捉迷藏。这番景象把王冕深深地吸引住,过了许久才回过神来,自言自语道:书里说的“人在画中游”,恐怕就是指眼前这般美景吧!可惜我没有钱请画工,要是能把这七泖湖畔荷花摇曳,垂柳依依的风光画下来,回家挂在屋内,和母亲随时观赏如此怡人的景色,那该有多好啊!

看天色将晚,小王冕便赶着牛往秦老家去交差。一路上,他的脑海里始终还是午后那碧盘滚珠、婀娜多姿的荷花,这不正是学堂先生曾经教过的那句“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么?于是他暗下决心:从自己积攒的工钱中拿出一部分,请人帮忙去购买铅粉、胭脂作为颜料,练习画荷花。自此以后,每天牧牛之时,王冕只读书,还在湖边描绘荷花。虽然最初由于缺乏经验和技巧,画出的荷花不尽人意。但小王冕凭着自己惊人的毅力与天分,每日都观察荷花的不同姿态,从不同的角度揣摩用笔方法,甚至到晚上收工后,他也跑到寺庙去借着灯光反复研习。“皇天不负苦心人”,湖中的荷花在三个月后纷纷凋落,可小王冕笔下的荷花,已经是莹莹欲滴,栩栩如生,“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可谓从精神到色彩无一不像。

每年秋天,诸暨的庙会都格外热闹,七里八乡的人都蜂拥而至。小王冕也早早准备好颜料、画具,来到庙会上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大家当场绘制荷花。乡亲们看到一个十岁的小孩子竟然把荷花画得仪态万千,都瞠目结舌,竞相夸赞:“真是了不起,谁能想到小小年纪就能画出这样美丽的荷花!”“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俺还当是京城里的大画师画得咧!”王冕画坛神童的名号也从此传播开来,整个诸暨都知道他是画“没骨花卉”的名笔,连远近的官员、缙绅皆慕名前来购画,“争走馆下,缣素山积”(徐渭《稗史集传》)。这其中就包括当朝从一品翰林学士承旨危素。

这位危学士不但历任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以及参知政事等要职,还是“元修三史”(《辽史》、《宋史》和《金史》)的实际执行人,在政界、文坛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门生故吏更是遍布天下。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到危素的学生——诸暨知县为奉老师之名,邀请王冕到危府一叙。知县先差翟买办下乡,后又亲自前往求见王冕。王冕憎恶知县素日里倚着危素的权势,酷虐乡里,无所不为,断不赴约;无奈之下,只得拜辞高堂,避走济南府。究竟小说是否属实难下断言,但在明代刘绩的笔记《霏雪录》中,也有一段危素与王冕交往的记录:王冕到大都(今北京)游玩之际,曾经偶遇危素,起初二人相聊甚欢。言谈之间,王冕发现就是朝廷汉臣之首危素,遍闭口不再与其交流。邻人问其何故如此,王冕道:吾尝读危素其文,内中虚而不实,夹杂诡气。今观其言谈,亦如此。出身农人之家的王冕,早在孩童时代就饱尝生活艰辛,长大之后更是目睹时艰,深知底层百姓的疾苦。他为人处事的一贯风格就如同其笔下的荷花、梅花一样,洁身自好,凌风傲骨,不屑于结交权贵;这正是王冕与危素等人的区别,也是吴敬梓将这位七泖湖畔的神童列入《儒林外史》开篇的原因所在:用王冕的清雅高逸与反衬危素、诸暨县令等人的屈节卑体。危素的结局甚是可悲:他因故被外放,却舍不得离开繁华的京城,辞官蛰居京郊,等待复启之日。元朝灭后,他投降明朝,一度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视。然而,其终究是降臣,大节有亏,被派往和州守余阙之墓。

与留恋繁华的危素不同,王冕乐得隐居在山明水秀的九里山下。当然,饱读诗书的他心中也曾怀有儒家“修齐治平”的政治抱负。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朝廷下诏恢复科举,王冕亦为之欣喜,欲展平生所学,“试弓好射衔花鹿”(王冕《结交行送武之文》)。但名落孙山之后,王冕自此看破了功名利禄,正所谓“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放下仕途包袱的他如释重负,寄情山水,游历名山大川,从中汲取创作灵感专心作画。尽管王冕由画荷花入手,步入画坛,但并不拘泥于此。他在自己结庐之处栽培了各类花卉。一则为了欣赏,二则用以临摹、写生。按他的浙江同乡宋濂的记载:当时王冕种植了“梅千树,桃杏居其半”(《芝园后集》)。以此为素材,王冕的创作出大量婀娜多姿的各类花卉,擅长借花草讽喻时事,尤爱梅花。他将居室命名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

meishubao/2017122111501299420.jpg

墨梅

王冕笔下的墨梅,在继承传统画法的基础之上另辟蹊径,简练洒脱且自成一格。以这幅《墨梅图》卷为例:整体构图疏密相间,虽未设色,但用墨浓淡适宜,完美地将梅花孤傲高洁的神韵呈现在世人面前。对于新枝的表现,王冕通常一笔长达数尺,引枝断且复连,在枝梢处显露笔锋。而他笔下的老枝,则以顿挫之法处理,古拙遒劲。其独创的“破蕊法”,更将花瓣的高低上下与阴阳向背描绘得淋漓尽致。王冕的画法对明代陈录、刘世儒等人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渐在画坛形成了写意与没骨花卉高峰并峙的局面。


此文章为原创,任何个人或机构在未经过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转载或引用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用于商业用途的目的,请提前联系我同意后方可操作。联系邮箱:jcshihao@163.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