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冬波:巢湖姥山行走漫记

夏冬波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9-04-26

摘要:巢湖方圆800里,烟波浩渺,渔帆点点,湖光山色,景色如画,为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最诱人的,则是被当代文豪郭沫若誉为“遥看巢湖金浪里,爱她姑姥发如油”的姥山。


巢湖姥山行走漫记

夏冬波


巢湖方圆800里,烟波浩渺,渔帆点点,湖光山色,景色如画,为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最诱人的,则是被当代文豪郭沫若誉为“遥看巢湖金浪里,爱她姑姥发如油”的姥山。

姥山卓立巢湖湖心,周长约4公里,四面环水,松竹青郁,塔高入云,水阔远天,如青螺淡水,似蓬莱仙界。巢湖姥山上的文峰塔,更是观赏巢湖美景的绝佳之地。

meishubao/2019042611274876397.jpg

文峰塔

文峰塔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当时流传“姥山尖一尖,庐州出状元”的民谣。时任庐州知府的严尔珪为了验证此谣,主建此塔。刚建成四层,就因明末农民起义而辍工。二百四十七年后的清光绪四年(1878),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倡议续建,派江苏补用道吴毓芬督修,又续建了三层,共七层,光绪六年(1880)完工,共有一百三十五级台阶,十五丈三尺高。塔基四层全用青石条和青砖、糯米丝垒砌而成,结构精良,稳重挺拔,坚如铁壁。李鸿章本想拆毁重建,因为基石坚固,无法折除,因此只好原封不动,在原有塔基上续建“七级浮屠”。塔身每层都有八角飞檐,角挂铜铃,风吹入塔,铃声悦耳,美妙动听。

李鸿章为什么要续修文峰塔呢?原来,家乡传说,李鸿章当上了中堂大人,正“挡浪”(合肥方言,即有权有势的意思)时,有位风水先生对他说:“庐州府地势好,出了不少人,只是府门正对姥山,姥山嫌平了些,不能出人头地,因此,庐州出不了状元。如果将塔修了,起名叫‘文峰塔’,就可以应了那句家乡的民谣:‘姥山尖一尖,庐州出状元’”。这李鸿章身为重臣,极重乡邦文化,听此人一言,不觉动了心。

于是,李鸿章邀集分防全国各地的淮军将领濡墨弄翰,题词题匾悬于塔上,既展现了淮军将领们的文化修养,又可留下永久的纪念。“文峰塔”的人文内涵就集中在塔壁四周淮军名将的题刻之上。由于文峰塔塔内四壁陡峻,加之题匾众多,一般游客难以知晓题匾的完整内容。那么,文峰塔上究竟有多少块题匾?这些题匾又是哪些人舞文弄墨的呢?

走近文峰塔塔下,塔门上有时任直隶庐州府知府严尔珪写的“云梯”二字,端庄刚劲。塔外北侧一楼刻有明崇祯五年仲夏合肥县知县熊文举写的楷书“奎光映斗”四个大字。在二层门顶上,刻有淮军将领吴毓芬的《姥山四季歌》,清晰依旧。

大小算来,共有名人题刻匾额24块。这24块题刻匾额中,除明代时任直隶庐州府知府严尔珪,合肥知县熊文举,天中古蓼吴大朴、南海罗宪四人和道衔知庐州府事黄云外,主要是淮军将领的题刻。有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2块、湖广总督李瀚章2块,甘肃甘凉兵备道李鹤章1块,还有淮军名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两广总督张树声,盛军统领周盛波,浙江提督吴长庆,浙江陆路提督唐定奎,署布政使丁寿昌,江苏候补道龚照瑗,按察使衔江苏候补道吴毓芬等人,堪称淮军主要将领的手迹题刻大观。可为什么没有刘秉璋和潘鼎新的题字呢?刘秉璋在淮军中除淮军首领李鸿章外,是淮军将领中唯一的进士出身,而潘鼎新也是淮军大将中唯一的举人出身,不知李鸿章李大人作何考虑?也不知刘潘二位又是作何感想?是公务繁忙?抑或自视清高?就每块题刻来说,文词优美,意境隽永,有写景,有抒情,有教化。书法也各具特色,真行篆隶俱全,或正大雄强、或秀美端正、或险峻奇崛,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此塔修成后,李鸿章十分满意,特撰《姥山塔碑记》以示纪念。

(注:本文部分图片由巢湖市文物管理所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