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张
  • 函套 立体封
图集

汪家明:手头一本《芥子园》

汪家明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9-05-07

摘要:有道是,手头一本《芥子园》,不会画画也能描。记得十三四岁时,动乱初起,我失学在家,父亲督我和二哥每晚写《玄秘塔》。偶尔从家箱底翻出一本《芥子园画传》,写字之余照着画几笔,以解腻烦。画的是山水、树和房子。身为专职美术工作者的大哥从部队回来探亲,看后很惊奇,说我画得有模有样。后来他告诉我,他小时候学画,是一分钱一分钱,攒了许久,才在地摊儿买了这本《芥子园》,一笔一划照着画起来的。

meishubao/2019050712373754462.jpg

白话芥子园

作者:【清】巢勋(临本)

出版:华夏出版社 / 时间:2019-3


手头一本《芥子园》

汪家明


有道是,手头一本《芥子园》,不会画画也能描。记得十三四岁时,动乱初起,我失学在家,父亲督我和二哥每晚写《玄秘塔》。偶尔从家箱底翻出一本《芥子园画传》,写字之余照着画几笔,以解腻烦。画的是山水、树和房子。身为专职美术工作者的大哥从部队回来探亲,看后很惊奇,说我画得有模有样。后来他告诉我,他小时候学画,是一分钱一分钱,攒了许久,才在地摊儿买了这本《芥子园》,一笔一划照着画起来的。

那时有位大我十岁的史先生,是齐白石的狂热崇拜者,到他那里永远是说不完的齐氏故事,许多诗词和文字他都能背诵。于是我记住了齐木匠二十岁偶见《芥子园》,用半年时间一幅幅描下来,订成十六本,成为自己的艺术秘笈的故事。原来,齐白石从木匠到大画家,其关节就是一部残缺不全的《芥子园》!

如今很火的教授画家徐冰曾将《芥子园》中的各种图式分解拼贴,作成一幅有山有水,有人物有树木,有舟车有建筑,有飞鸟有马牛的七八米长的《芥子园山水卷》。经过研究和创作,他的总结是:通过对中国绘画艺术、技法的整理,《芥子园》将中国画中的符号系统展现出来了,成为一本中国绘画的字典:树怎么画,山石怎么画,兰竹梅菊怎么画,鸟兽草木怎么画,人物建筑怎么画等,其讲解和图式都不是笼统的,而是十分具体、明确肯定的,仅与树相关的画法就有一百三十七式,另外城郭桥梁三十一式,人物也有百式以上,如独坐、对坐、看云、观书、吹笛、钓鱼、负手、回头、折花、曳杖……不一而足,都有章可循,体例完备,门类齐全。它的出现使得中国画可以被量化和临摹,因而流传三百几十年而不衰……

这让我想起了京剧,那举手投足、一招一式、一唱一念都是预设的符号,高度浓缩,高度概括,而不同符号的拼接搭配,却能产生完全不同、极为丰富的意义和趣味;

也让我想起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芥子园》不是堪比绘画里的《三百首》吗?

meishubao/2019050712394976040.jpg

书中插图-1

王世襄在上世纪40年代写成《中国画论研究》,五十多万字的篇幅中,关于《芥子园画传》有五节、三四万字。王世襄认为,“以若此精心之构,在山水画谱中,纵不得称为创举,亦属最完备之书……画树法十九式,为初学者说法,已不愧为完善之图谱……树叶点法,当以此谱为最备……画柳五式,历来授人画柳之法,未有出此右者……凡此皆见匠心”;“即使安节(作者王概,字安节)无《画传》之作,将其解说汇集成一论述之作,亦不愧为清代画法之佳构,可与他家一较短长……其图式既有为前人所未有,其文字往往发前人所未发……及观他家画谱,皆不及安节远甚”。创举、完备、完善、最备、无出其右、匠心、佳构……王世襄对《芥子园画传》的推崇竟如此之高!

在俞剑华上世纪50年代编的那本著名的《中国画论类编》里,从战国到清末,两千四百多年间所选二百八十四篇画论,《芥子园》占了九篇。俞氏认为,历代中国画谱,以《芥子园》最有系统,富于分析综合之科学思想,将历代视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之画法,一一条分缕析,自起手以致成幅,只要照着画,不难有成;其中的“画学浅说……所说俱甚简要,洵初学作山水者必读之编也”。

尽管如此,在漫长岁月里,《芥子园》并不被大多数高雅人士所重,于是有人出来打抱不平,比如启功曾说:不少画家出自《芥子园》,可成名之后却讳莫如深。王世襄则认为,最为公允的评价来自民国社会活动家、画家余绍宋:此书由浅入深,实为学画者入门捷径。可是历来论画之书,大多不提它,“此因我国学人,往往喜鹜高深玄妙之理论,不屑为浅近明显之书,已成痼习,不仅画学一端为然。故如此佳书,人咸淡焉视之,甚至鄙夷,以为不足道。实则其初习时,未尝不乞灵于此编。得鱼忘筌,岂通人所宜出此”……

meishubao/2019050712402194718.jpg

书中插图-2

的确,我们不能只是囿于《芥子园》绘画技法的功能,而应进一步梳理、论定其在中国文化、中国绘画史,尤其在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中的作用和地位。《白话芥子园》的出版,便可视为这方面努力的一种尝试——

《芥子园》的内容原本是是分作两大部分的,即图式和文字;文字又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画学论述文章,另一部分则是图式的解说文字。如上所述,王世襄等画史专家对《芥子园》的画论文字评价甚高,但由于年代久远,文言撰写,繁体版刻,后世读者阅读起来越来越困难,于是大多只看图式,而忽略文字的存在,这对《芥子园》的完整性和学术价值造成了严重损害。《白话芥子园》强调的恰恰是“白话”二字,号称“让你读懂的芥子园”——由古文专家将原有文字译成现代汉语,并在三册原书之外附赠完整文字版小册子,读者既可图文参照体味原书,也可手持一小册《画学浅说》,使阅读芥子园画论成为专注、轻松而有新收获的事情——不管怎么说,现代人终于可以读到“完整的”《芥子园》了;

《芥子园》涉及到大量古代画家、作家、学者,如陆探微、公孙衍、顾野王、周达观、郑思肖乃至司马迁、嵇康、陶弘景等,跨越整个中国文化历史,其中很多并不为今人所知。《白话芥子园》不厌其烦,一一加以考证和说明,此举无疑延伸了书中的文化线索和内容含量;

《芥子园》还是我们观看古人生活的读本。这些聚结千年绘事经验的程式化图画,不但保留了自古以来典型的外在景观,也表达了古人普遍的内心世界。《白话芥子园》在整体上注重突出其阅读欣赏性,即使是不打算学画的读者亦可通过“卧游”,从中体会中国传统审美的情趣,得到陶冶和启发。手账式的小开本、裸脊装订、简体文字横排以及现代感的设计风格显然都来源于这一明确思路。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认为,《芥子园画传》的意义是在传播中不断凸显的。《白话芥子园》正是以一次新的传播行为,丰富和进一步凸显《芥子园画传》的价值和意义。

2019年2月25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