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毕加索?

婷茹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9-06-15

我们见过毕加索吗?

毕加索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可能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毕加索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立体主义、抽象、有史以来第一个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甚至其创作的牛的演变过程也被用于各种商业设计案例。但,毕加索是谁呢?他为什么创作一些抽象、晦涩的符号?他的艺术有什么价值?

meishubao/2019061509462819985.png

恋人
巴黎 1919年 布面油画 185cm×140cm
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
©SuccessionPicasso2019

作为当代西方最具有创造性和影响极为深远的西班牙画家巴勃罗·毕加索,被人们称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我们与这位天才曾有几次“相遇”:1983年,中国美术馆举办“毕加索绘画原作展”,展出15幅油画、13幅版画真迹,那是毕加索的作品首次在中国亮相;2011年,“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在上海世博园中国馆举办,展览展出48幅油画、7幅版画和7件雕塑,共计62件毕加索真迹;2014年,“毕加索:沃拉尔系列版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展出100幅毕加索的版画作品。这几次展览在一定程度上将毕加索的艺术面貌呈现给了中国观众,可能观众对毕加索的认识不只停留在《格尔尼卡》《阿维尼翁的少女》,而是过渡到开始去了解这位艺术家的人生和艺术生涯。但人们仍然没有能从一个展览上直观的看到毕加索艺术的真谛。

meishubao/2019061513251185081.png

阿维尼翁的少女

1907年 布面油画 243.9cm×233.7cm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Mavis Lyu


来吧,邂逅毕加索!

6月15日,“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实现了毕加索与中国观众的第四次“相遇”。主办方定义此展为“中国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巴勃罗·毕加索作品展”,展览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上述疑问。从规模上来看,展览囊括34件绘画、14件雕塑以及55件纸上作品。这些创作于1893至1921年间的作品,共同展示了这位现代艺术史上最为大胆、 最具原创性、最为多产的天才——毕加索的艺术创作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据UCCA馆长兼CEO田霏宇介绍,此次103件展品全部来自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的馆藏,展览立足回顾毕加索创作生涯的前30年,通过展陈叙述,呈现出毕加索从早期到中期的艺术成长经历。

展览现场

meishubao/2019061513332159234.png

第一部分“早期毕加索:学习与影响”

meishubao/2019061513395828724.png

第二部分“蓝色和粉色毕加索:最初的艺术身份”

meishubao/2019061513434532941.png

第三部分“驱魔人毕加索:《阿维尼翁的少女》的革命”

meishubao/2019061513411613382.png

第四部分“立体主义者毕加索:符号的胜利”

第五部分“多变毕加索:致敬、引用与古典革新”

第六部分展示了毕加索较为晚期的一系列杰出绘画和雕塑作品

展览现场,一组半开放的盒状空间呈现在UCCA新馆的巨大展厅中,六个章节清晰有序。此次展览布置和展品陈设由博物馆展陈设计师阿德里安·卡迪特别设计,他说道,“此次展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清晰明了地表达策展人的理念和观点。”从展场的空间组合来看,展览流畅地向观众展现了毕加索的艺术、生活和成长经历。五个独立的空间有相对的私密性,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观众能近距离的与作品产生交流。毕加索艺术创作形成的五个基本时期在这里清晰呈现,特别之处在于,设计师在这些相对独立的空间之间巧妙的安插了空隙,使展场有一种空间穿透感,结合毕加索艺术创作时期所对应的形象与生活环境的展示,让观众产生具象的对应联想。在展览的第六个部分,主创通过西班牙广场的形式呈现,策展人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藏品总监艾米利娅·菲利普解释说,“这个设计是想从年代的角度上将毕加索的作品做一个结尾,因为展览主体集中呈现毕加索1895年至1921的作品,我们希望延展出一部分,将他后期的作品也呈现一些,这样就可以看出他的作品风格和原则是早期就形成的,并一直贯穿于他绘画生涯的末期。”在第六部分的空间中,观众可以通过墙上的窗或空隙看到毕加索的其他作品,从而集中的看到这些不同风格的作品之间的关联与矛盾。


观展后,应该思考什么?

那么,这个规模的展览为什么来中国呢?据了解,此次展览起源于对中法两国最高层次文化艺术交流重要性的共识,也是2019年“中法文化之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田霏宇表示,举办此次展览一是将人聚在一起,二是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处于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是艺术将人们聚在一起,况且此次展出大规模真迹,他希望这个展览能提供给观众一个锻炼自己眼睛的机会。此次展览也是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在其2014年的机构振兴之后在中国进行的首次主要尝试。该博物馆馆长洛朗·勒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代艺术这个范畴之内人们总想找出更新的东西,但如果我们想与当代艺术或最新的东西保持一点距离的话,毕加索是十分值得研究的。他认为当下我们应该思考艺术家是如何审视世界,如何将世界转换成他们的艺术语言的。

展览开幕前在UCCA报告厅举办了发布会

meishubao/2019061514184787466.png

meishubao/2019061514190989170.png

小朋友们进行现场导览

除展览之外,UCCA策划推出了系列活动“奇异旅程毕加索”,以“对谈”“影像艺术交流”“表演艺术交流”三种形式,丰富观众的文化生活,全面、立体地介绍这位伟大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此外,UCCA围绕本次展览中的毕加索作品与实践,设置“小小导览员”特别环节,选出30余位8-12岁的孩子为现场观众进行导览,为孩子们创造出通过探索不断进行深入学习的文化氛围。展览还出版画册,制作展览相关衍生品。围绕艺术展览这一主线,主办方尽可能生发出能深入到大众生活当中的艺术形式,像洛朗·勒邦说的那样,希望此次展览能在中国留下深刻的痕迹。

展览现场

展览在一方面让人了解毕加索关键的艺术演变时期,以及他的传奇人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观众们日益增长的艺术审美需求。此次展览背后有着政府、机构以及个人的多方努力,也正是人们想要进一步理解艺术的强烈愿望,促使高水平的艺术展览不断出现,展览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促使观众提高眼界、增强艺术修养,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希望这个循环的车轮稳步前进,在时代的洪流中让大众的眼光更加明亮。


相关阅读

福利!UCCA 今夏呈现“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

毕加索首批版画《卖艺人系列》将于伦敦进行拍卖

103件毕加索真迹将落地北京:UCCA盛夏呈现“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

展评 | 牛头怪:毕加索的“第二自我”

毕加索的“朋友帮”,原来都是大咖!

从毕加索的签名到弗里达•卡罗的一字眉,谁是艺术家品牌的所有者?


部分展出作品

meishubao/2019061509420844524.png

自画像

巴黎,1906年秋

布面油画
65x54cm
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
©SuccessionPicasso2019

meishubao/2019061509410198209.png

〈阿维尼翁的少女〉习作:蹲下的女子头像

巴黎,1907年6月至7月
纸上水粉画
63x48cm
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
©SuccessionPicasso2019

meishubao/2019061509432422060.png

女子头像
戛纳,1957
彩绘切割木料
78.5x34x36cm
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
©SuccessionPicasso2019


meishubao/2019061509453982300.png

阅读
波格鲁,1932年1月2日
布面油画
130x97.5cm
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
©SuccessionPicasso2019


部分图片由UCCA提供

此文章为原创,任何个人或机构在未经过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转载或引用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用于商业用途的目的,请提前联系我同意后方可操作。联系邮箱:vip@zgmsbweb.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