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与转型——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艺术市场

赵力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6-11-14

摘要:2015 年,全球艺术品市场仍处于“折腾”的节奏。美国艺术市场独占鳌头,而与美国市场关系紧密的英国艺术市场在2015年的收益紧随其后。放眼欧洲,除去被视为传统豪强的英、美两国市场,欧洲其他国家艺术市场的生存境遇则令人担忧,虽然各大知名艺博会以及德国画廊市场的经营状况稳中有升,却难掩整个欧洲艺术市场的颓势。

2015 年,全球艺术品市场仍处于“折腾”的节奏。美国艺术市场独占鳌头,而与美国市场关系紧密的英国艺术市场在2015年的收益紧随其后。放眼欧洲,除去被视为传统豪强的英、美两国市场,欧洲其他国家艺术市场的生存境遇则令人担忧,虽然各大知名艺博会以及德国画廊市场的经营状况稳中有升,却难掩整个欧洲艺术市场的颓势。

市场状态冰火两重天

在去年 7月举行的 “2015 年世界和中国经济论坛”上,率先提出“金砖四国”(特指 4 个新兴市场国家投资代表,即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这一概念的高盛公司认为,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陷入低迷,投资收益日渐降低,前景一片黯淡。与该论调相符合的是,新兴国家的艺术市场均在近几年陷入萎靡的境地。由于同“老欧洲”关系紧密,俄罗斯、巴西的艺术市场自 2008Market Review 市场大观年金融危机以来一蹶不振。印度艺术市场仍具有一定活力,体现为其国内的画廊、 艺博会产业迅速发展。 中国艺术市场的现状与以上三者有所一致, 但又不尽相同。一方面, 自 2011 年以来, 中国艺术品拍卖行情一直处于向下探底的状态,相较于鼎盛时期,交易额缩水了50% 以上;另一方面,由于国内艺术品消费能力的持续增高,画廊与艺术博览会市场日趋活跃,其所占市场份额日益增大。如此看来,中国艺术市场的状态可谓“冰火两重天” 。

艺术品消费逆势而起

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亦如“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其转型势态也趋于明显。作为中国艺术市场的 “龙头”——拍卖市场,似乎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优质艺术品资源日渐枯竭,古代大师作品和近现代名家作品在拍卖中屡创天价。精品甚少, 能够企及的藏家甚少,拍卖市场一枝独秀的时代已成过去。艺术品收藏、消费和投资是推动艺术市场购买力增长的 “三驾马车”,现阶段艺术品收藏与投资两大领域行情总体低迷,艺术品消费的力量却在逆势增强。这种境况的出现与国内文化发展现状相符合,与公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大增相对应。而在藏家的审美口味和投资意向一步步偏向当代艺术板块的大背景下 ,一级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它的话语权重。据此,我相信全民化的艺术品消费将支撑我国艺术市场的未来发展,并极大地改变收藏型市场或者投资型市场的弊端,将中国艺术市场带入一个具有广泛参与度的大众消费市场。

“单体巨无霸”或将出现

面对中国艺术市场的调整和转型,拍卖市场在未来几年内仍然会感到难以为继。2003 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经历了两轮次的高速增长。在此背景下,大量的艺术品拍卖公司注册成立,却在近几年的行业竞争、行情下滑的双重打击下举步维艰。此外由于拍卖公司是轻资产公司,其核心资源主要在于公司所掌握的人脉资源,它们很难出现重组或相互兼并的现象。诸多画廊、艺博会或许生逢其时,但因为过去的经验和策略不再行之有效,画廊、艺博会产业也将出现极大的变化。与拍卖市场有所区别的是,不同的画廊、艺博会的经营理念不尽相同,在企业定位、经营模式、资源整合和策略运用上需要因地制宜,因此画廊、艺博会领域之中极有可能会出现一个具有“连锁性”强主体,形成“行业龙头”,也有可能出现 “单体巨无霸” 。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