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助推: 青年艺术家机会不断

杜琼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6-11-25

摘要:近年来,从“新星星艺术节”到“青年艺术100”,从“CYAP青年艺术推广计划”到“新绎之星青年扶持计划”,有关青年艺术家的项目纷纷成立,几近扎堆。但这些项目基本特征趋于一致,有在学术推广的基础上办全国巡展的;也有不断扩大规模,办成博览会的;也有将目光瞄向白领人群,举办成艺术市集的。总之,在不断升级中,如何迅速“抢占”年轻艺术大数据成为他们的差异化课题。

      “回头看自2008年兴起的各种青年艺术项目,可以发现大部分基于市场原因。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中国当代艺术卖不出去,市场急剧下跌,这时几乎所有的商业资本开始助推3大板块:青年艺术、版画和新水墨。这3个板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价格便宜、受众广,因此在这几年变得特别活跃。”8月14日,“常青藤计划”年展学术主持盛葳在常青藤计划2016启动展暨新闻发布会上,面对挤满整个展厅的嘉宾和媒体记者如是说。盛葳先从近年来出现的众多青年艺术项目的“同质化”倾向谈起,进而介绍,自己已经与常青藤合作了3年,在合作的过程中希望建立学术的持续性,但这种持续性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差异化。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常青藤计划”发起人姜大方所提出的“不一样”的年度口号。

图片 1.jpg

常青藤计划 2014 年展 Mapping show 现场

      近年来,从“新星星艺术节”到“青年艺术100”,从“CYAP青年艺术推广计划”到“新绎之星青年扶持计划”,有关青年艺术家的项目纷纷成立,几近扎堆。但这些项目基本特征趋于一致,有在学术推广的基础上办全国巡展的;也有不断扩大规模,办成博览会的;也有将目光瞄向白领人群,举办成艺术市集的。总之,在不断升级中,如何迅速“抢占”年轻艺术大数据成为他们的差异化课题。

资本偏爱 年轻人机会增多

      与持续低迷的当代艺术市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青年艺术”俨然成为当下关注度极高的热门标签。许多青年艺术家都获得了比前辈更多的露脸机会。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艺术家洪凌感叹:“在我们刚毕业那个年代,想要出名只有参加全国美展这一条路。而现在,在众多资本支持下的‘青年艺术’项目,给了年轻人太多的选择空间。”

      的确,这些青年艺术家项目不仅数量上有所增加,其规模和推广模式都有所变化。如已经举办了近6个年头的“青年艺术100”,继去年后,今年的北京启动展又一次开到了农展馆,此次启动展将推出一个特别项目,即青年艺术学院所准备的多场讲座、论坛和沙龙。此外,今年“常青藤计划”还将于9月启动以“释放”为题的天津青年艺术周活动,除开办年展外,另增加了“常青藤计划2016·青年策展人项目”“青年创客广场”以及系列学术公教活动,将打破单一化展区模式,在京津两地设立展场。北京时代美术馆的“旋构塔”项目在展览之余还举办了3场艺术对话。批评家、策展人郝青松在这些年屡屡受邀担任这些项目的专家评委,“一年下来,差不多有六七个吧,青年艺术家的 ‘春天’几乎瞬间到来了,‘福利’也要比往年丰厚许多。”

      不过,这要搁在六七年前,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很多青年艺术家是通过‘青年艺术100’这个平台才开始正式参加展览的,在此之前他们的参展履历基本上是空白的。”“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表示,正因为有了这些崭露头角的机会,这些艺术家继而与其他青年艺术家项目有了合作关系,才开始正式出售作品,与市场真正发生了关联。

      这些热火朝天的青年艺术家项目会不会给大众以及这些身在其中的青年人造成误导呢?郝青松说:“对于一个真正好的艺术家来说,要认真地规划自己的艺术展览计划;一个展览最重要的是概念要很明确,要和这个时代的问题、和这个时代艺术的转向相关。”

 从默默无闻到人人争抢

      青年艺术家张钊瀛,就是借助这几个青年艺术项目迎来人生转点的。

      5年前,他在四川美术学院读本科时,由于学校政策开放,他也偶有参加川渝地区一些小型画展,但这并未和其他同学有很大的差别。此后,他连续参加三届“常青藤计划”的年展。1988年出生的他虽然年纪不大,但随着参展经历的增多,其作品市场关注度也开始逐渐增大。张钊瀛坦言自己俨然已是一根“老油条”,谈及此,其言语间多了几丝兴奋,“现在藏家出手非常谨慎,在我的参展经历中,学术性较强的展览经验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我跟这几个机构的感情相对深一点,展览结束后,大家会资源共享,例如有一些好的藏家或好的资源,我会跟他们讨论,他们也会把他们的资源带到我们学校里”。

      在姜大方看来,青年艺术项目扎堆成立的同时,也为青年艺术家市场做了很好的铺垫。近几年,无论是在画廊交易中还是在拍卖现场,青年艺术家作品成交率都在逐年上涨,青年艺术家如此受藏家青睐,与这两年藏家结构变化密切相关。“一些新进场的藏家很容易与其年龄相仿的艺术家产生共鸣,藏家对当代艺术收藏的‘口味’有所转变,开始转而喜欢收藏青年艺术作品。”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相较成熟的艺术家来说,青年艺术家作品价格更适合新晋藏家练手。姜大方认为,5万元是现在大多数青年艺术家作品价格的参考线,如果价格超过10万元,那背后肯定有画廊在支撑,并不是青年艺术作品的自然价格。 

艺术市集:让艺术走进生活

      不过,张钊瀛只是少数,但对于落选的青年艺术家也将有新的机会。

      9月3日,“常青藤计划”在天津的棉三创意街区所设立的“青年创客广场”,将以博览会的方式进行呈现。姜大方介绍:“今年5月深圳观澜版画艺术节举办过类似的活动,邀请艺术家‘练摊儿’,有人还‘以物换物’,进行交流,结交朋友。这让我们意识到这是艺术可以有血有肉地走入生活的方式,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

      2007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的青年艺术家董志栋,此次也报名了“常青藤计划2016”,遗憾的是没有入选。不过近几年,他受邀参展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对于一些平台他持谨慎的态度。最近他婉拒了两个展览,“如留一幅参展作品馈赠给他们的青年项目和要求留作品的小画廊展览。像‘青年创客广场’这种有意思的活动,我会带几幅纸本作品去参加”。

      不过“常青藤计划”的“青年创客广场”并非先例,资深艺术经纪人伍劲早在3年前打造了“Hi21新锐艺术市集”,将目光直接转向白领消费观众。经过近3年的探索,Hi21的团队认为市场价位在1万元左右的作品比较有需求,定位在出售入门级的收藏品,价位比较亲民。这种艺术市集式的消费渠道,确确实实地把作品卖给了生活中需要艺术的人。这也让伍劲倍感骄傲:“如果我们卖给几个大资本操作的人,那其实不是我们的成功。卖给生活中真正需要艺术的人是非常开心的事,这也是我们在坚持的理由。”

      “青年艺术100”因倾向销售常遭到质疑,彭玮认为,“青年艺术100”在帮助艺术家销售作品的同时也坚持对学术前瞻性的把握。“最初我们提出‘当代水墨’等概念时,很多人都会有所困惑。但现在这类作品在市场中已经炙手可热,证明按照学术性选出来的作品类型肯定要优于市场。”白盒子艺术馆负责人孙永增也表示,画廊在选择艺术家时,更注重其绘画的连续性,其艺术理念更受藏家青睐,学术性较强的作品虽然入市较晚,但价位却更为稳定。

      炙手可热的青年艺术家推介项目和平台能否为公众留下真正炙手可热的艺术家仍需实践和时间检验,也正如艺术评论家王端廷所言:“无论哪个青年艺术家扶持机构,在大量办展的同时不可忽略艺术发展的趋势,明确艺术的价值标准尤为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