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驶过 万古流芳 梅景书屋之鉴藏历程、购藏方式与渠道

凌立中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6-11-30

摘要:集创作、鉴藏与研究三位一体的吴湖帆,在其同辈中属佼佼者,更有江南“画坛盟主”美誉,他的书斋“梅景书屋”作为当时主要的艺术活动中心,不仅是古书画聚散鉴藏的重要场所,有着极为丰富的私家 珍藏,更成为正宗传统文人画学的代表与象征。

      【编者按】20 世纪上半叶之际的大规模文物聚散,是当今海内外各大公私收藏格局定型前的最后一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以海上吴湖帆(1894-1968)为代表的一批古书画鉴定家恰逢其时,他们见证并经历了这个历史性的聚散整合,其所达到的卓越鉴赏水平更与这个特殊时代密不可分。尤其是 20 世纪 30 年代故宫书画南迁寄存沪隅,古代书画文物穿梭往来,规模空前,成为中国书画鉴藏史上的重要篇章,其间发生的鉴藏活动及其研究成果,同样是中国画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创作、鉴藏与研究三位一体的吴湖帆,在其同辈中属佼佼者,更有江南“画坛盟主”美誉,他的书斋“梅景书屋”作为当时主要的艺术活动中心,不仅是古书画聚散鉴藏的重要场所,有着极为丰富的私家 珍藏,更成为正宗传统文人画学的代表与象征。吴湖帆兼具传统文人与现代学者的双重特质,与稍晚的张珩等鉴定家一样,业已展示出兼融传统画学与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趋势。

      历史之发展起伏总有某种相似性,犹如清初王时敏(1592 - 1677) ,吴湖帆(1894 - 1968)家族亦是集官宦、文艺于一身。 良好的门第, 使吴湖帆自幼得以进入当时的主流文化精英圈,从艺伊始即受正统文人画思想的影响; 优渥的家境,也为其提供了直面古人原迹的机会; 而其与生俱来的末世贵族气质,亦始终贯穿他的一生,影响了其鉴藏与创作的审美追求。 这些他人无法企及的优势, 成就了吴湖帆于 20 世纪上半叶的画坛地位。

      与王 时 敏 的 “ 西 园”相 似, “ 梅 景书屋”亦是当时江南地区鉴藏古书画的重要场所,这 里有着极为丰富的私家收 藏。梳理以吴氏为代表的私家鉴藏活动,对于理解中国 20 世纪上半叶之书画鉴藏史无疑也是十分必要的。

梅景书屋之鉴藏历程

      光绪二十九年(1903)吴湖帆父亲吴本善参与创建的苏州草桥中学与光绪二十一年(1895)苏州怡园主人顾麟士发起的 “怡园画集”,系吴氏从艺生涯启蒙地。草桥中学所创办的 “放社” (成立于 1910 年)以举办各种艺术活动为宗旨, 吴氏就读期间, 接触并受到师从陆恢的罗树敏、樊浩霖两位画家的影响,对于绘画的兴趣由此崭露; 而 “怡园画集” 则聚集了包括吴氏祖父吴大澂(吴湖帆为吴大澂嗣孙) 、海派大家吴昌硕以及陆恢、 王同愈、 金心兰、倪田、郑文焯、 费念慈等在内的江南艺坛宿耆。 成员们月聚三次, “研讨六法, 切磋艺事” 。民国七年(1918) ,吴湖帆平生首次公开鉴定也发生在怡园。 吴氏对王翚画作真伪的成功鉴定,并果断以祖父 《山水八帧》、盂鼎拓片相易之举,不仅赢得了前辈王同愈、陆恢等人的肯定, 其极高的悟性更始为业内所闻。此事对湖帆一生影响深远,至晚年仍记忆犹新,为其业画之始。

      资料表明,民国四年(1915)即吴湖帆与潘静淑(1892-1939)喜结连理之年,系其大量购藏之伊始。吴潘夫妇分别将各自家传书画文物汇于家中,其中吴氏秘藏有传金湜 《双钩竹石图》 轴、文徵明《虎山桥图》卷、王原祁《仿倪瓒山水图》轴、王鉴《仿范宽关山秋霁图》轴及金俊明《群芳合璧图》等,以及传自外祖沈树镛的宋拓《梁萧敷敬妃墓志铭合册》孤本等。潘夫人之珍藏则主要来自家传,既有唐佚名《楷书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卅二》、葛长庚《草书足轩铭》卷、汤叔雅《梅花双鹊图》轴等法书名画,又有《梅花喜神谱》、欧阳询《化度寺塔铭》、 《九成宫醴泉铭》、 《皇甫诞碑》、明拓《曹全碑》等名帖宋刻。吴潘合璧, 可谓强强联合。

      夫妇二人志同道合, 购藏热情与日俱增,规模趋庞大。民国七年(1918)继 “怡园” 鉴定交易后, 吴湖帆又获购董其昌 《戏鸿堂摹古法帖》十卷。 民国十三年(1924)吴氏夫妇迁居沪上后, 更是利用海上藏家云集、 古玩市场繁荣之便,广开求购之门,十余年间所收极多, 孤本名拓有 《常丑奴墓志》《董美人墓志》,元拓《史晨碑》,明拓《郑固碑》《礼器碑》,旧拓《张寿碑》,未剔本《始平公造像记》、《许真人井铭》 ,颜真卿《多宝塔》 《大唐中兴颂》 《李玄靖碑》等;法书有赵佶《千字文》卷, 米芾行书《多景楼诗》册, 鲜于枢《行书张文贞行状稿》卷, 赵孟頫行书《临兰亭序》卷等;古画如管道昇《墨竹图》卷, 以及吴镇 《渔父图》 卷, 吴伟 《铁笛图》 卷等,规模可观。

      上述情形至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有所改变。 乱世之际, 南北阻隔,尤其江浙迭遭兵乱,吴氏家族经济来源受到严重冲击,“画兴索然,不独无意搜购,且为米盐所需而典质不少”(吴湖帆)。非常之际, 吴氏不得不将家藏董其昌《舟泊昇山图》卷,王原祁《仿大痴山水图》轴等陆续变卖,“专为度岁之资”“备端节度资” ,或作 “避难经费” “易米之需”,吴湖帆的无奈之情溢于言表,“平生心爱之品出门,几如李后主挥泪别官人,意殊不舍, 情实难堪”。此番情形至1949 年夏季始有好转:“自后若老莲 《六逸》卷, 董题奉常画《春山云影图》,石谷《仿巨然夏山烟雨、关仝溪山晴霭》双卷, 至精神品, 及黄子久 《富春山》 残卷, 赵松雪《江岸秋林》二图,仲穆《江深》 《草阁》合卷、 钱舜举《蹴踘图》卷, 子久《夏山图》轴,南唐 解处中《六 色 牡 丹 图》,皆 洞 心 骸目之品,相继归来, 于是兵乱之懊乃释” 。

      据现有资料显示,梅景书屋之大规模收购活动持续至新中国成立前基本结束: 如唐棣《雪港捕鱼图》轴, 李流芳《山水图》册, 王翚《太华仙观图》卷, 王原祁《仿梅道人山水图》轴, 华喦《婴戏图》册,董其昌 《行书苏轼重九词》轴, 恽寿平《古木寒烟图》轴, 唐寅 《春山伴侣图》轴, 宋人 《樱桃黄鹂图》 页等。 新中国成立后, 吴氏虽偶有收购, 然已大不如前, 鉴藏活动主要围绕家中旧藏或友人藏品居多,如为钱镜塘题明程嘉燧 《山水图》轴, 元人 《百尺梧桐图》卷, 孙邦瑞题张远 《潇湘八景图》卷, 为容庚题王铎《草书诗》卷等。 20 世纪 60 年代至其逝世,所见吴湖帆题鉴古画极少, 当系时势变化使然。

梅景书屋之购藏方式

     与一掷万金的富豪张珩、大资本家庞莱臣等藏家相比,梅景书屋之购藏经费则拮据得多。吴氏虽饶有家财,但主要依赖出租苏州房产、田亩等固定资产收入,斥资数百、数千元尚能承受,一旦索价万元, 往往只能 “浩叹而已” 。作为颇具传统士大夫气质的文人藏家吴湖帆,其能成功持续购藏的方法,除以金钱直接购买外, 也采用其他方式。

1.以物换画

      吴氏夫妇皆出身大族, 祖传文物数量众多、 门类广泛, 碑帖、 善本、 青铜器、 瓷器、 古印、 玉器、 古琴等无所不有。 出于对古书画之偏爱, 他们往往以金银首饰、家藏古物等为资本, 或变卖蓄资, 或直接以物易物。 比如唐寅 《骑驴思归图》轴为吴氏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以 “毛钞《盘洲乐章集》一册” 及 “宋椠河上本 《道德经》易于密韵楼(蒋祖诒) ” , 又以 “家藏第一宋均窑洗与定窑盌、 汝窑、 官窑三碟凡五宋瓷易得” 王时敏 《仿古山水图》册。 民国二十七年 (1938) , 更是以 “彼此皆至宝也”的 “周四足宝敦” 换得元钱选《蹴踘图》卷与元人 《山水三段图》卷, 而吴氏生平最为得意的黄公望 《剩山图》卷,亦系用家藏重器 — “商王之母黎尊” 易得, 称 “连城之璧,不是过也” ;1949 年, 吴氏曾 “典书(善本)相易”,获藏宋人《樱桃黄鹂图》页。

2.以画养画

      除上述门类文物外, 采取 “以画养画”是梅景书屋之购藏得以延续的另一主要方式。 比如, 吴湖帆于民国二十三年 (1934)将郑思肖 《兰花图》卷售于庞莱臣获 5700元, 翌日, 即花费 1700 元从孙伯渊处购入恽寿平《为陶诞仙补照图》卷。 5 年后,为报答孙邦瑞所赠、 被吴氏视为 “梅景书屋明画之冠”的沈周《西山纪游图》卷,遂以前购恽卷回赠; 民国二十一年(1932)用 “天下第一恽寿平” — 《茂林石壁图》轴从蒋祖诒手中换得董其昌精品;民国二十二年 (1933) 吴氏以何绍基书 《衡方碑》从陈季鸿手中换得奚冈 《仿米云山图》 轴;沈周等《四家集锦图》册中文徵明《有竹图》一页, 同样为吴氏持沈周《峦容川色图》 (刘靖基旧藏) 、 陈淳《洛阳春色图》两卷与他人互换而得。在循环周转中,时有同一作品几度失而复得之情况, 比如吴氏旧藏文徵明《虎山桥图》卷颇为典型。此巨迹属吴大澂祖传, 民国十六年 (1927)为湖帆与人换画归他姓, 1949 年又用张雨《书条》换回,诚如吴氏自叹,“昔日以易画而出, 今复以易书而入” 。除古书画外,湖帆偶有以己画作交易,如民国二十七年(1938)曾将 “自画三尺山水一幅”换归文徵明为华云绘《玉兰图》卷; 若购金不够, 则以古画补足,如吴氏曾从吴宾臣处购得王翚晚年精品一件, 即以 “三百元现币及百番所值之旧画易之, 亦大为欣快” 。

3.馈赠

      20 世纪上半叶, 藏友间互通有无性质的馈赠颇为流行, 体现了当时的文人雅玩风尚, 梅景书屋亦不例外。 例如吴氏旧珍元人 《山水三段图》 卷所附管道昇 《双钩兰图》 ,则来自友人钱镜塘之馈遗, “双凤之箫, 连环之璧” , 钱氏成人之美, 吴则如愿以偿耳;再如王榖祥 《群英图》卷自1938 年至 1941年, 曾三度辗转互赠于吴湖帆及其弟子徐邦达两人之间, 是师徒深厚情谊的实证。

梅景书屋之购藏渠道

      梅景书屋是当时书画流通交易的重要场所之一, 体现了彼时文物市场的民间性质。 几乎每天都有画商藏家在这里携物出入、 赏鉴交易, 系吴氏购藏之主要渠道。 比如, 汲古阁主人、 画商曹友卿即为吴家往来常客, 吴氏珍本展中的元代张中 《芙蓉鸳鸯图》轴、王时敏 《仿大痴为文翁七十寿图》轴系由曹氏携至梅景书屋, 吴氏分别以 800 元、 900 元购得者。 二人关系极洽,吴氏变卖己藏由其经手甚多, 如曹氏曾携重器 — 黄公望 《剩山图》卷至吴家, 所需费资, 吴当即托其从中斡旋, 将家藏 “商王母黎方尊” 及 “周四足敦” 二器出售以抵购画款项。 吴璧城、 吴宾臣等 “书估” 亦然,且对湖帆本人之鉴藏品味皆能心照不宣。

梅景书屋之外, 其购藏途径亦有如下诸种: 一是赴藏家居所观摩选购。 比如民国二十三年(1934) 三月, 吴湖帆赴王文心家观画, 以 2600 余元购得钱穀《溪山深秀图》卷、 仇英《竹梧消夏图》轴等绘画 8件, 并以 600 元替彭恭甫代购王时敏《仿大痴山水图》一件。二是赴沪上集宝斋、晋宜斋、 九华堂、 汲古阁、荣宝斋、 中国通艺馆等各大古玩交易机构。 如民国二十二年 (1933) , 湖帆曾至集宝斋购得包世臣 《草书七言联》一幅; 三是参加沪上各式书画展览会。 例如方薰《仿大痴山水图》轴, 即为吴氏于民国二十二年七月于 “湖社书画展览会” 现场获购。其他交易场所另有“四美堂画展”“石湖草堂展览会”“文渊斋展览会”“汪亚尘画展”“庸斋书画会” 等。

      此外,梅景书屋主人亦十分留意南京、 北京等重要文物集散地的收购活动。如王鉴《仿范宽关山水图》轴及恽寿平、王翚《花卉山水合》卷两件精品,为吴氏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赴南京审查故宫书画闲暇之余从民间寻觅获购。至于北京地区, 通常委托往来京沪两地的 “北平估商”梁孟谦等人办理, 如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名作倪瓒《林亭远岫图》轴,系吴氏曾托挚友祖芝田于北京竭力物色代购而未果者。(作者系上海博物馆研究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