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代理机制成长下的北京内资画廊现状观

高燕宏  来源:艺术品 发表时间:2016-12-22

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内资画廊的经营品类、从业者、经营方式、与艺术家的合作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多角度、多维度的分析北京地区内资画廊的生存状态。

中国内资画廊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应运而生,在经历了探索初期的迷茫、经济危机的冲击之后步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并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这其中有画廊自身内部的原因,也有制度法律等外部因素的制约。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内资画廊的经营品类、从业者、经营方式、与艺术家的合作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多角度、多维度的分析北京地区内资画廊的生存状态。 

  历史背景 

  不同于“画店式”传统画廊,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吸收西方代理制而成长起来的北京内资画廊。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政府诸多优惠政策的开放实施,引得国外画廊相继关注中国市场,纷纷在北京设立画廊,如最早入驻北京的红门画廊便抓住机遇,率先开拓了北京艺术市场,代理中国艺术家,向外国藏家出售他们的作品。与此同时,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西方画廊经营模式也开始传入中国,一批学习西方代理制的中国内资画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发展初期很多画廊因为代理制在中国“水土不服”而夭折。伴随着2005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腾飞,中国内资画廊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短短十年间,中国画廊行业从产生、发展、联合,不断走向壮大。如798艺术区,在2003年前因租金低廉成为少数几位艺术家的工作室所在,后来吸引了画廊的入驻,并逐渐成为“798”的主体。发展至今,“798”汇集了北京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多半画廊,俨然成为北京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期间,经历过2008年经济危机的低潮,内资画廊的发展也困难重重。2011年之后,在国家宏观调控和艺术市场自律规则的影响下,当下中国艺术市场步入一个趋于理性的调整期,画廊经营者也纷纷做出调整,转变画廊的发展方向。 

  本文中讨论的内资画廊不包括台资、港资画廊,仅以由内地出资建立的画廊为对象。据笔者调查统计,北京地区较有影响力的、经营当代艺术品的内资画廊有超过一半分布在798艺术区、二十二院街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以及酒厂艺术区、一号地国际艺术区、七棵树自由风艺术区等艺术园区内,还有一些零星的分布在各大商场、写字楼、酒店内。根据对画廊经营商品的品质,经营的规范化,从业者的专业素养,画廊的诚信度,社会影响力以及其所代理的艺术家的质量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评估,可以将北京地区内资画廊划分为大型画廊和中小型画廊两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画廊大多成立于2005年,有10年左右的画廊运作经验,拥有较大的展示空间,并定期举办有社会影响力的展览,画廊的年收益达到百万元以上。画廊从业者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能够代理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画家,亦身兼培养青年艺术家的责任。因为内资画廊有一定的资本积累,能够支付高额的租金,因此多集中在798艺术区、二十二院街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等知名艺术园区内,此类画廊的代表主要有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长征空间、太和艺术中心等画廊。除上述几家较为大型的内资画廊外,还存在一批数量庞大的中小型画廊,相对来说,这类画廊在成立时间、经营规模、成员数量及品牌影响力方面均不及大型画廊。地理位置则多分布于远离市中心的草场地艺术区、环铁艺术区、黑桥艺术区等地,或是零散的分布在市区内。 

  经营品类与代理画家 

  北京地区内资画廊的经营品类大致可分为架上绘画、装置新媒体(包括装置艺术和录像艺术等)、摄影、雕塑四大类。其中绘画类艺术品人气不减,装置新媒体艺术发展较快,呈现出多种经营与专题经营共存的状态。也有些画廊为树立自身品牌,主要经营单一品类,形成该画廊的经营特色,这也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当然,这些画廊也存在同时经营其他品类的情况,但比重相对较小。 

  架上绘画包括油画、版画、水墨、水彩丙烯、连环画等传统绘画形式,又可根据表现方式分为写实型、表现型。这一品类在经营当代艺术品的画廊中占居最大比重。如百雅轩画廊、林大艺术中心、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玉兰堂、偏锋新艺术中心等多倾向于经营架上绘画作品,绘画类艺术家占全部合作艺术家的70%至80%左右。 近年,当代水墨成为艺术品市场的新兴板块,学术的推动使得当代水墨市场发展势头强劲,此类水墨画创作与传统水墨不同,以笔墨为表达手段,立足当代艺术的文化情境,结合当代艺术元素,在语言、形式、观念、题材方面进行探索,表现当代文化精神的多元化创作,如太和艺术空间主营当代水墨。除书画作品形式外,还包括水墨与装置、影像、新媒体等艺术结合的形式。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国际美术馆和国内美术机构也在不断推出中国当代水墨的相关展览。 

  装置新媒体艺术,受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中国装置新媒体艺术悄然兴起,一些内资画廊开始关注这个新兴市场板块,如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就倾向代理、收藏装置新媒体艺术,占其代理合作艺术家总数的70%以上。其艺术作品类型多为装置、观念类艺术作品,少量雕塑、架上绘画以及影像作品,多具有实验性,体量较大。其代理的艺术家孙原、彭禹,以主题富有争议性、感官刺激强烈的装置与观念作品闻名,注重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北京现在画廊等艺术机构甚至专门设有独立的影像厅和资料库,可见装置新媒体艺术日趋成长为画廊经营品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像艺术,画廊对摄影这一艺术类型的关注较为薄弱,仅有一半左右的画廊与摄影艺术家有过合作的经验。其中艺门画廊和AYE画廊合作的摄影艺术家占比分别为28%和20%,相较于其他画廊,他们对摄影更为关注,除此之外还有798的吾乐影像空间,草场地的荔空间等。2013年成立于草场地的“慧空间”画廊,依托北京四方环视公司和中国全景摄影俱乐部论坛4万余注册会员,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经营摄影艺术的画廊。北京翰海、北京华辰等拍卖公司专门设立影像拍卖专场,这无疑为经营摄影艺术的画廊提供了有利的讯号。但总体而言,展示和销售影像艺术的画廊所占比重很小。加之大众对摄影艺术存在误解,导致摄影艺术的价值尚未被完全挖掘,价值被低估。 

  雕塑,经营雕塑的画廊很多,但所占业务比重较小,主经营雕塑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画廊屈指可数。例如北京艺术110空间、蓝犁艺术馆等,也仅限于经营雕塑这一经营种类,但相较于以上艺术门类,不管数量还是规模都相距甚远。近现代雕塑资源的匮乏使之无法在艺术市场中占有稳固的位置,中国雕塑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雕塑对于收藏放置的一些限制,也使得收藏雕塑的藏家很少,很多画廊则完全不考虑雕塑这一艺术门类。 

  北京地区经营当代艺术品的内资画廊,大多代理具有艺术潜力的中青年艺术家。外资画廊实力相对雄厚,能够签约众多知名画家。如2007年入驻798艺术区的尤伦斯艺术中心,其创办者尤伦斯夫妇早年从事家族生意,经济实力雄厚,且具备丰富的收藏投资艺术品的经验,成立尤伦斯艺术基金会,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因而在签约艺术家方面较之内资画廊更具优势。尤伦斯代理的31位艺术家中包括有黄永砅、吕胜中、王广义、张晓刚、徐冰等知名艺术家,这是一般内资画廊所不及的。资金的差距也直接决定了内外资画廊与画家合作方式的不同。签约方式有两种:代理和独家代理,其中独家代理强调画廊向画家支付高额报酬,从而垄断画家作品享有独家销售权。这种方式多存在于外资画廊中,大部分内资画廊则因为资金少、运作手段不成熟等原因,不敢轻易冒险。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水涨船高,其代理成本也越来越高,动辄上千万的年度签约费用使得画廊难以承担。因而在画廊盈利速度不及画家涨价速度的情况下,许多内资画廊倾向于签约代理知名度一般,但有一定实力的画家,以中青年艺术家为主。在合作代理艺术家类型上,各家画廊均展现出自身的偏好,这与画廊最初的定位有关。 

  从业者与经营方式 

  一个画廊的基本团队包括:投资者、经理人、学术专家以及其他工作人员。投资者是画廊的资金后盾,掌握战略规划和运营方向,为画廊的正常运营提供资金保障,规避在合作的过程中出现变故或“断供”的风险。职业经理人一般要有一定的人脉资源和管理能力,能维持画廊的正常发展。近年,北京地区内资画廊越来越多地走向专业化,高层管理者多具有艺术背景,且有多年的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有些画廊甚至直接聘请国外专业人才管理画廊日常运营,以及展览策划等活动。画廊的基层工作人员也多是国内美术院校的毕业生,多年轻有活力,热爱艺术。 

  画廊的高层管理者对画廊的发展往往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高层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及专业背景,会影响画廊对艺术家的选择、画廊的整体定位以及画廊的运营理念等。他们普遍具备艺术相关专业的学习背景,甚至本人就是艺术家,基于这样的基础,使得他们可以凭借自己专业的眼光为自己的画廊定位,并维持画廊的独立性和学术性。如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郑林、太和艺术空间的董事长贾廷峰、长征空间创办者卢杰等。 

  经营当代艺术品的北京内资画廊采用西方画廊的艺术品代理制度,包括签约代理、包装艺术家,销售艺术家的作品,并兼及一些其他业务,如销售艺术衍生品、画册等。代理艺术家的形式又分为终生代理制和合同制代理,合同代理制通常以3年或5年为期。画廊还要定期为所代理的艺术家举办画展。以“唐人”为例,平均每年举办4—6个展览,仅在举办展览方面的资金投入便达百万。因其所代理的艺术家较多,且每年的展览机会有限,实际每位艺术家至多每两年做一次个展。每次展览,“唐人”对艺术家做宣传和“包装”,并辅之以艺术批评、新闻媒体等文化中介的宣传辅助手段,力求在展览前造势,制造热点使艺术家扬名并从中获益,提高画廊的知名度。画廊之间也会有合作,例如2015年的艾未未个展便是由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和常青画廊合作完成。此外,在“互联网+”趋势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画廊发展了线上艺术品交易以此开拓市场。内资画廊还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艺博会,如参加2016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北京内资画廊就有站台中国、长征空间、北京公社、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现在画廊、艺术门画廊等,2016年“艺术北京”博览会汇聚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太和艺术中心等艺术机构。参加艺博会一方面可以促进作品的销售,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博览会,以及媒体的报道来增加曝光率,从而提升品牌效应。 

  北京地区经营当代艺术品的内资画廊,其购藏群体,可以分为国内藏家和国外藏家。根据是否为个人行为又可分为企业收藏和个人收藏。北京地区经营当代艺术品的内资画廊,因其经营种类、画廊定位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收藏群体。相较于中国传统画廊相对稳定的收藏群体,内资画廊的购藏群体尚不够成熟,还未形成规模。总体而言,大陆当代艺术消费市场仍处在发育期,当代艺术的喜好人群主要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的社会新兴阶层。与传统艺术门类相比,其关注人群更加集中与小众,尚未达到传统国画书法等经典艺术门类的广泛大众基础。作为内资画廊的代表,上述几家大型画廊主要针对国际专业藏家,即中产阶层,主打高端市场,这与画廊经营者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及其自身的相关专业背景相关,是画廊客户群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如长征空间,收藏现当代艺术的国际藏家—法国Dominique Levy与其妻子便是他们重要的客户之一。“唐人”的藏家群体中重要的收藏机构包括:民生当代美术馆、龙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及基金会、红砖美术馆、广东时代美术馆、广东五三美术馆、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等。个人藏家有:国际大藏家皮诺、DSL艺术基金的西尔万先生、摩根士丹利的总裁、荷兰的前财政大臣等。 

  随着中产阶层的兴起,当代艺术品的购藏群体将形成多层次、多审美品味、多市场价位接受能力的良好态势,从长远看,国内中产阶级这一基数庞大的群体,伴随着物质生活与文化需求的提升,其对艺术品的消费与购藏能力将会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形成良性发展结构。 

  结语 

  中国艺术市场在改革开放之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揠苗助长”式的发展看似繁荣,并不能改变其“先天不足”的问题。鉴于中国画廊业存在起步晚、发展时间短、资金匮乏等问题,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例如,画家与经理人之间的合同基本没有法律效力,中国人对于当代艺术的收藏意识稍显滞后,仅仅将当代艺术品看作财富投资的一种手段。画廊为拍卖行征集拍品,使画廊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但却不利于画廊的长期生存与发展。作为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的结晶,内资画廊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在当今的艺术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画廊代理制度在引入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水土不服”的症状,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画廊行业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对艺术家作品而言,其价值要经过画廊长期推广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行情,才有可能成为艺术品市场上的“绩优股”。对于画廊而言,不能只做短期投资,除了推广自己的艺术家,也应收藏在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此外,还应加强“画廊协会”的力量,统一协调画廊之间的关系并监管画廊,从而促动画廊诚信运作,对艺术市场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藏家群体的消费理念也有待提高,大众对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学术价值的发现与挖掘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壮大,中国艺术品资本日益积累,这将为中国内资画廊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与外资画廊相并立,共同推动中国艺术市场良性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