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张
  • 2
  • 1
  • 3
  • 5
  • 4
  • 8
  • 9
  • 7
  • 6
  • 10
  • 11
  • 12
  • 13
图集

从海昏侯墓孔子画像看汉代墓室绘画

陈明  发表时间:2017-01-08

摘要:2015年底在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孔子画像。在主椁室的西侧,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组绘有人物形象的类似屏风组件,其中漆器残片长0.7米,宽0.5米,背后衬托有铜板。因为损毁较为严重,在没有整理修复的情形下,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下半身,但是,在画像一侧,可以辨析出题字,其中有这样的隶书文字:字中尼,姓孔,……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孔子……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等。另外“孔子”“颜回”“叔梁纥”等人名以及“野居而生”等字样也被辨识出来。有专家经过进一步分析认为,这可能不是屏风,而是一件衣镜。但不论如何,画像为孔子是无疑的。在这漫漶不清的画像上,可以依稀辨认出人物身着长袍,拱手而立的样态。画像的外轮廓以粗犷的墨笔勾勒,体现出简略浑厚的风格,这也是秦汉时期绘画的典型特征。可以相印证的,是汉代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在类似的题材中,孔子都是着宽衣大袍,带儒冠,拱手弯腰作拜谒状。唯不同的是,海昏侯墓中的孔子像是漆画。

从海昏侯墓孔子画像看汉代墓室绘画

陈明


2015年底在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孔子画像。在主椁室的西侧,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组绘有人物形象的类似屏风组件,其中漆器残片长0.7米,宽0.5米,背后衬托有铜板。因为损毁较为严重,在没有整理修复的情形下,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下半身,但是,在画像一侧,可以辨析出题字,其中有这样的隶书文字:字中尼,姓孔,……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孔子……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等。另外“孔子”“颜回”“叔梁纥”等人名以及“野居而生”等字样也被辨识出来。有专家经过进一步分析认为,这可能不是屏风,而是一件衣镜。但不论如何,画像为孔子是无疑的。在这漫漶不清的画像上,可以依稀辨认出人物身着长袍,拱手而立的样态。画像的外轮廓以粗犷的墨笔勾勒,体现出简略浑厚的风格,这也是秦汉时期绘画的典型特征。可以相印证的,是汉代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在类似的题材中,孔子都是着宽衣大袍,带儒冠,拱手弯腰作拜谒状。唯不同的是,海昏侯墓中的孔子像是漆画。


meishubao/2017010812091089821.png

1.《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局部),汉代,山东嘉祥疃里矿山村汉墓


meishubao/2017010812102256878.png

2.《孔子见老子》画像砖(局部)东汉晚期,山东嘉祥


此次发掘的艺术品中,漆画是最能说明西汉绘画特点的一种艺术门类。漆画是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在战国时期就有很高的成就,到了西汉更是发展到一个顶峰。漆画的绘制材料除了漆之外,还有金、银、贝壳、石片等其他材料。颜色也不仅限于红黑两色,还有黄、白、青蓝、青绿等。从海昏侯墓中出土的漆器中可以看到,它既是实用品,也是艺术品,具有艺术审美与实用两个功能。在西汉漆画中,以神鬼仙兽的题材最多。比如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中的黑地彩绘棺和朱地彩绘棺。描绘的就是各种形态的神鬼禽兽,这当中,龙、虎、朱雀又是最常见的形象,他们或表示引逝者升天,或表示方位。这次在海昏侯墓中出土的一件漆面木质盾牌十分精美,上绘有虎兽图案。兽在上方,低首拧身扬尾,显得十分凶狠。在其前方,似有一人正与之搏斗,怒目张口,毛发尽竖,显得非常勇猛。下方所绘之虎昂首扬尾,正在奔跑。虎身由墨线勾勒而成,虎纹的笔墨浓重粗犷,一笔而成,没有多余用笔。虎头纹饰简洁,张着的虎口下还画着三颗白牙,平添了几分幽默的趣味来。在内棺的棺板上,绘有漆画,其中有一鸟形纹饰,有专家认为是朱雀纹。以此类推,棺板其他方位应该还有白虎、青龙纹饰。不过,在汉代墓葬绘画中,也常绘有神鸟纹,表示给墓主人引路升天,如此看来,海昏侯墓内棺上亦有可能是神鸟纹。


meishubao/201701081212051007.png

3.长沙马王堆一号墓非衣帛画,西汉


从表现手法上看,这些漆画与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相一致。作为墓室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夸张和变形来表现对象,营造气氛。通过对主体形象的拉长和压短,造成运动的感觉,给人的视觉留下深刻印象。拉长的手法,常用于瑞兽、动物、神仙境界的作品中,比如上述漆器上的奔虎形象。压短的手法常常能够使用于狩猎和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趣味。多视点的组合和象征手法也是汉代绘画的常用表现手法。在处理大场面时,往往采用平列、垒叠的办法,这实际就是我们所说的多视点的组合,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同时表现多个场景,而不会被某一个视角所限制。比如在描绘庭院和车马仪仗队的时候,就可以表现庭院内外的各种形象,可以通过俯视和平视、侧视的组合,造成画面的壮观和磅礴气势。有的地方,利用简略的形象来代表复杂的事物,比如用简单的三角形来象征大山,以一只鹿来象征众多的动物。前文所说的神鸟形象,呈几何形,简洁大方,鸟身留有类似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的图案,也符合这样的艺术特征。


meishubao/2017010815463892445.png

4.海昏侯内棺


meishubao/2017010815514928999.png

5.海昏侯内棺上的鸟形图案


meishubao/2017010815530311073.png

6.绘有孔子画像的衣镜


meishubao/2017010815541545356.png

7.漆盒上的虎兽漆画


meishubao/2017010815550344621.png

8.漆盒上的金箔鹿和人物图案


meishubao/2017010815554731853.png

9.漆盒上的金箔人物-1


meishubao/2017010815564086037.png

10.漆盒上的金箔人物-2


meishubao/2017010815572527999.png

11.漆盒上的金箔图案


汉代绘画特别注重动势的表现,通过形象的动态组和成韵律,以运动的人和动物组成流动性的图案,造成富有张力的艺术效果。在此次出土的漆盒上,可以见到金箔贴成的人物和祥兽图像。如相搏的双人,飞动的云,正欲跳跃的鹿,姿态各异的鸟,手持盾牌跃起和持剑的武士,等等。这种造型简洁的图像,将形体凝聚在简单的轮廓里,特别注重描绘对象的动态。在具体的刻划上,往往通过没有细部描绘的剪影式的身姿、动态来表现某种情绪,或者某一种气氛。这在画像石画像砖中一样可见,比如《收获弋射》、《孔子见老子》、《帝王图》等,用人物夸张的动态来表现射猎者和神人。在画像石画像砖中,有繁、简两种风格。繁密风格的作品,主要体现为画面的“满”,除了主体内容之外,其他的部分也通过图案或花纹来填满,造成整个画面的繁密。在画像石中,因对空白处填的手法不同,造成作品趣味的不同。具体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在主体形象的周围用繁密的图案来填满空白;二是让主体形象拉长、变形,填满画面,通过形象的缠绕和排列来造成画面空间的满;三是将主体形象按照单元分割,以结构的形式来填满整个画面,尽管不一定画面上形象很多,但也给人造成丰满的印象。海昏侯墓漆盒上图案显然与上述方法有共同之处,即在主题形象周围,分层围绕着各种图案,如云纹、几何纹,等等,因此尽管画面的主体形象并不多,但却给人丰富的感觉。


meishubao/201701081558041461.png

12.漆盒上的金箔云纹和双人相搏图


汉代绘画的总体特征常被冠之以“沉雄博大”,但这种风格之下,其实有很多值得品味的细节。比如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的“非衣”帛画。画面呈T 字形,画面内容分为天国、人间、地府3 个部分。横幅部分描绘的是天界。品读其细节,可以看出,人首蛇尾的是女娲,她盘绕于天界的中间,两边侧各有5只神鸟。右上角有一轮太阳,里面是太阳神金乌。左上角绘有一弯新月,月中有玉兔和蟾蜍,弯月为一女子乘龙仰身擎托,有人认为是嫦娥奔月的情景。女娲下绘有两条巨龙、两骑神怪,再向下是天门、豹及门神。帛画中段画的是人间。在华盖与翼鸟之下,有一年老的贵夫人侧面像,她身着锦衣,在侍女的跪迎下,拄杖前行。有研究者认为,这位老妇人就是墓主人利仓的妻子。在老妇人前面,有两个男仆跪地奉迎。在其下画有一厅,其中有很多日常用品,有一个大食案,上面铺着锦袱,左右侧各有三人拱手而坐,另有一人站在一侧。从这些细节中,可以清楚地体现出汉代人生活的日常景象。在海昏侯墓漆盒上的漆画上也是如此。作者以极高的技巧,描绘人物鸟兽的形态,在难以细琢的金箔上,刻画出精美的线条,比如前面所说的持剑者,其所戴之盔甲,胳膊上的护腕上,均有流畅的细线。再如持盾者,双手卷袖,束腰,着垮裤,飞动的形态中线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持盾者的形象中也可证明,当时中原汉族的服饰是上衣下裳,即上身穿衣,下身穿裳,裳的下面穿“袴”,但汉族的袴是开裆裤,没有前后裆,只有两个裤筒,这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合裆的垮裤不同。海昏侯墓漆画对人物的面部刻画也十分精心,仔细看可以辨认出人物面部形象和表情的不同,比如在鹿后人物的高鼻小眼,持剑武士的大眼阔嘴,双人相搏的横眉怒目等,都体现出精微而简约的绘画技巧。


meishubao/2017010815591227591.png

13.衣镜上关于孔子生平的文字


回过头再说说孔子画像。早先原被认为的孔子“屏风”实际是绘有孔子像的衣镜,其质地是铜板。被认作是衣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面有衣镜赋,写了这件物品是如何构造而成的。果真如此,衣镜上绘有孔子画像,并附有孔子生平,正体现出海昏侯刘贺对于孔子及儒学的推崇和重视。关于孔子像,最早可远溯到孔子的学生子贡。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去世后,“唯子赣(贡)庐于冢上,凡六年”。在这六年期间,子贡用楷木雕刻了孔子夫妇像,以寄托哀思。陈寿在《三国志·魏书》卷十六《仓慈传》中,提到了在苦县(今河南鹿邑)赖乡老子庙的壁画上绘有孔子画像。范晔在《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中,则记载了汉灵帝置鸿都门学,并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的事迹。此外,还有现在可见的数量众多以孔子为题材的画像石画像砖,仅在山东济宁一地,就有“孔子见老子”题材的画像砖30余件。可见,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动下,西汉中期之后,对儒学及孔子的推崇已经成为上层社会的共识。所以作为一个颇有儒学修养的刘贺,在其墓室中发现孔子画像和大量的汉简,以及萧、瑟、编钟、墨等文化用品,是不奇怪的。而这也似乎证明了,史书中所记载的刘贺“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并不确切,或许,这只是废帝的一个借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