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学的特色和理论建树(连载之一)

梁江  发表时间:2017-02-02

摘要:梁启超先生曾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他在认真梳理了明清几百年的学术走向之后,认为“学术史一部门,至清代始发展”。他特别举例说:“卞永誉之式古堂书画汇考三十卷,其画考之部,首为画论(卷一),次为收藏法(卷二),次论前代记载名画目录及评论之书(卷三至七),次乃编论三国两晋迄明画家(卷八至三十),颇有别裁,非等丛钞,俨具画史组织,宜潘次耕亟赏之也。有鲁东山(骏)宋元以来画人姓氏录三十六卷,以韵编姓,实一部极瞻博之画家人名辞典。”

清代画学的特色和理论建树(连载之一)

梁江


梁启超先生曾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他在认真梳理了明清几百年的学术走向之后,认为“学术史一部门,至清代始发展”。他特别举例说:“卞永誉之式古堂书画汇考三十卷,其画考之部,首为画论(卷一),次为收藏法(卷二),次论前代记载名画目录及评论之书(卷三至七),次乃编论三国两晋迄明画家(卷八至三十),颇有别裁,非等丛钞,俨具画史组织,宜潘次耕亟赏之也。有鲁东山(骏)宋元以来画人姓氏录三十六卷,以韵编姓,实一部极瞻博之画家人名辞典。”

梁氏之言,虽属一家之说,但足见其眼光独到及深刻之处。处于这样一个学术盛期的大环境之中,清代画学不仅突出了其集大成的时代特征,而且在学术和理论建树方而颇有超越前代的地方


1.各种著述的门类和体例


清代是一个著述风气至盛的时代。其时,武英殿是专门为皇家编辑及印制书籍的机构。康熙时,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十年仍未完成。到雍正时,又命蒋廷锡主其事方告峻工。这部百科全书式的类书分六编三十二类,达一万零四十卷之多,堪称古代典籍之大观。乾隆年间,为了编修《四库全书》,专门开设四库全书馆,其中有纪晓岚、戴震、姚鼐、翁方纲等学者,担任编修者多达360人,其盛况可见一斑。《四库全书》历时十五年才编纂完成,所收集已刊和未刊之书,有3470种,三四万本。这样大规模的编纂工程,在朝野中都视之为大事。风气所及,对美术著述的影响也就势在必然了。

这一时期的美术著述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康熙四十七年(1708)孙岳颂、宋骏业、王原祁等十一人奉敕编纂一百卷的《佩文斋书画谱》,所征引书目达1844种之多,被后来的余绍宋等人誉为“自有书画谱以来最完备之作”。乾隆十九年,有张照、梁诗正、董邦达等人奉敕编《石渠宝笈》四十四卷,所收多为内府庋藏之书画,各依贮藏的场所分类。这是继乾隆九年(1744)《秘殿珠林》(初编)二十四卷之后,又一部专门著录书画的书籍。《秘殿珠林》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还有续编。而《石渠宝笈》的重编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完成,至嘉庆二十年(1815)再有三编。宫廷所编的书画著述工程浩大,而民间以私人之力完成的书画著述,其规模也不遑多让。彭蕴灿《历代画史汇传》七十二卷,还有附录二卷。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六十卷。倪涛《六艺之一录》竟达四百零六卷,尚有续编十二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倪涛“贫不能得人缮写,皆手自抄录,乃其家妇女助成之”,最终成此浩编巨帙,实令人惊叹。

有关中国书画的著述,数量既多,头绪也芜杂。近人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曾多方搜求,得书850余种。黄宾虹、邓实所编《美术丛书》共收书281种。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收书也达281种;杨家路《艺术丛编》①则发入189种。以上汇编类、目录类著述,多注意独立成卷成篇之著作。1996年,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②则从经、史、子、集各类各属中钩稽辑佚,所得画学论著增至近3000种,为迄今为止收录最多的目录解题类著作。其中,清代画学著述共得833种。

在中国画学的著述当中,清代约占了35%的比例,这个数目是很大的。上面曾提到,其时刻书印书之风在朝野都盛行。另一方面,印刷技术的改良和进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科技史上,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至迟在宋代已出现。不过有一个人们容易忽略的问题是,直到终明一世,活字印刷术仍多停留于民间摸索阶段,并未能为官府皇家采纳和应用。其时所用,仍多为雕版印刷方法。到清代,活字印刷术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上面说到的《古今图书集成》,便是用新制的铜活字排印的,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金属活字印刷工程。不过,《古今图书集成》仅印了64部,而这套庞大的铜活字也再未印过其他书籍,后来被销毁铸了铜钱。乾隆皇帝开馆编纂《四库全书》,拟先择人所罕见,足资考镜者雕版印刷行世。后来,采纳了简金的建议和设计,锼刻木活字25万余,印书140多种,乾隆又以“活字”之称不雅,遂赐名曰“聚珍”,这便是“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之由来。随着活字印刷技术为官方的承认和采用,书院及私人印书坊也群起而附之,清朝的书籍生产迈入了一个超越前代的新阶段。

印刷业是一种典型的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和分工的精细化,突破了长期制约印刷生产的技术瓶颈,这便使清代包括美术著述在内的书籍印刷出现了数量多、规模大的特征。

一、汇编,整理和刻印了不少总结性、集大成式的大部头类书丛书。这些书籍既有朝廷主持的,也有私家辑编印行的,其卷帙之浩繁往往超乎以往。上面说到的《古今图书集成》中的“艺术典·画部”,《四库全书》子部史部中的艺术类书籍,大都属于画学著述。康熙时的《佩文斋书画谱》,陈邦彦《佩文题画诗类例》,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彭蕴灿《历代画史汇传》,倪涛《六艺之一录》等等,都属此列。

二、分门别类的史传类著述数目可观,体现出专门化和深化的特色。这些著述或专论一门,或记述一代,或仅说一地,范围至为集中,特色也鲜明。例如,专辑录一个朝代或一段时期画家的,有张庚《国朝画征录》、冯金伯《国朝画识》、窦镇《国朝书画家年录》等;厉鹗《玉台书史》、汤漱玉《玉台画史》专记述历代女书画家。鱼翼《海虞画苑略》、陶元藻《越画见闻》、嵇承咸《梁奚谷书画征》专记录某一地域画家。胡敬《国朝院画录》、厉鹗《南宋院画录》专述院画。童翼驹《墨梅人名录》、徐荣《怀古田舍梅统》则只录历代画梅者。作为史传著述,如此专门化的情况在以往并不多见。

三、技法图谱类的著述大量出现。有些着眼于总结作者个人的经验体会,有些侧重于初学者仿效临习之需。这些著述的形式至为多样,有绘为图谱的,有编为歌诀的,有归纳为法则条文的。

图谱的代表当推《芥子图画谱》。初集山水谱,由清初王概以明李流芳课徒画稿增编而成二集梅兰竹菊,由诸昇、王质绘图,王概、王著、王泉论订三集花木草虫禽鸟,由王氏昆仲编绘。该书内容系统而扼要,浅显明了,颇切合初学者之需,加上当时为木版彩色套印,精美新颖,一时风行于世嘉庆二十三年(1818),书坊将丁皋《写真秘诀》、《晚笑堂画传》中的人物图谱加上《图章会纂》合刻为第四集人物谱。至光绪年间,巢勋再将四集重摹增编,在上海石印发行,流传益广,至今,仍为广受欢迎而一版再版的入门书。

以歌诀形式行文的著述也为数不少。孔衍拭《石村画诀》、秦祖永《桐荫画诀》、蒋骥《传神秘要》、丁皋《写真秘诀》等,均属此类。这种形式朗朗上口,颇便于学者记忆。不过,像笪重光《画筌》这样虽使用了歌诀加骈文的体裁,含义却精炼深奥,乃至汤贻汾专门为此撰写了《画筌析览》阐义释意。可见其时大量的歌诀体著述既有通俗浅显,也有理论色彩甚浓的。它们的数量甚多,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受人欢迎的程度。

四、画学书学的理论思维活跃,理论著述众多。一些出色的论著开辟了中国美学思想史的新篇章。石涛《画语录》、沈宗骞《芥舟学画编》、笪重光《画筌》以及包世臣、康有为的书学理论,即是人们所熟知的。石涛《画语录》篇幅并不多,但所体现出来的睿见卓识,对画坛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他较有影响的著述,如唐岱《绘事发微》,张庚《浦山论画》、华琳《南宗抉秘》、王原祁《雨窗漫笔》、方薰《山静居画论》,钱杜《松壶画忆》等等,也多以论述为主,理论色彩很浓

五、出现了一大批收藏、鉴评、赏玩各种古董、书画及艺术的专著。其中既有朝廷编纂的《西清古鉴》一类大部头的分著作,更有收藏家个人的众多著述。这在下面讨论鉴藏方面内容时再进一步分析。

尚应特别提及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数量不少的评骘议论、题赞以及杂感类的著作。由于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以往的目录学家曾分出论述、品藻、题赞、鉴赏、杂识等诸门类,但仍难以包涵全部内容。以往盛行的笔记、杂记体著述形式,在美术当中有着广阔的施展空间。许多零散、杂碎的杂记中也不乏吉金片羽。这一类著述中,有王翚《清晖论画》、吴历《墨井画跋》、王原祁《雨窗漫笔》、恽南田《南田画跋》、郑燮《板桥题画》等。金农一个人就写了六种题记,写真、画佛、画马、画梅、画竹、杂画各有一种。朱彝尊《曝书亭书画跋》、梁同书《频罗庵书画跋》、廖燕《画罗汉颂》等,都汇编了自己平日研读书画之所得。王翚《清晖赠言》十卷,所收皆为投赠之作,内容较芜杂,已是文集性质。

在著述的体例上,这时也有发展。清代出现了几部很有影响的辞典式书籍。类如辞典的编撰形式,在以往,尤其明代已有所运用,但体例格完备,以专门化、规范化的辞典体例编撰书籍,却只是入清之后才出现的、上面所说彭蕴灿70多卷的《历代画史汇传》,已是规模庞大的辞典类书。该书所汇集历代著述过多,难以分检,最后惟有按姓氏编集分卷。所收历代画家达7500余人,检读时按姓氏查找卷数,可得其小传,上附资料出处。其体例之严密,已不下于今之人名大辞典。至沈复灿二十卷《熙朝画家姓纂》、鲁骏《宋元以来画人姓氏录》、陈豫锺《明画姓氏韵编》、沈辰《书画缘》,更是娴熟地以四声韵次的方式编排,颇便于查检,可见辞典体例之运用,已达成熟境地。

刻印书籍盛行,也带来伪托书掺杂的问题。如杜瑞联《古芬阁书画记》计有600余件作品,早为识者指出荒谬处及作伪不知掩饰处。另外,署名吴骞的《烟云供养录》,署名高士奇的《书画总考》及不详作者的《董华亭书画录》,更全属伪托类。


2、史传和丛辑


史传类的著述不仅数目众多,而且有断代史、专史、地方史等不同门类。这里只就较具代表性的几种约略述之。

(1)姜绍书《无声诗史》

姜绍书,字二酉,号晏如居士,江苏丹阳人,约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卒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八十三,官至南京工部员外郎。姜氏家中多藏书籍文物书画,好搜访古物,后隐居乡间,以著述为乐。《无声诗史》成书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左右,生前尚不及付梓,似为未定稿。书名语出黄山谷“淡墨写作无声诗”句。全书分七卷,前四卷为正编,录明洪武至崇祯画家201人小传。第五卷为女画家,凡22人。六、七卷为附录,记真迹不存,品格不高或偶涉丹青者凡100余人,陈洪绶、方以智,冯起震等人皆出乎意料地胪列其中。是书采闻见所及约400余人,评论诸家亦不失通达,为历来治史者所重。不过,其中也有未臻完善处。上述列陈洪绶等精于绘事者入附录即其一。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指其时代有错杂不清及叙述失当处,如倪瓒、王铎均列入明代就颇见不妥。至于搜辑未备处,也有诸家评骘之。不过,该书乃完全出自己之见闻,并无因袭雷同前人之作,其价值自不待言。

姜绍书另著有《韵石斋笔谈》二卷,成书于清顺治六年(1649),以笔记体记玉石、鼎彝、窑器、印玺、碑帖、石刻、书画、钱币、墨砚等物,上下卷共计58则。

(2)周亮工《读画录》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号栎园,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卒于清康熙十一年,年六十一。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周氏工古文诗词,擅书能画,尤精于鉴赏,为金陵名士。家藏书籍、字画、篆印极富,与文人、画家交往很广泛。所著《读画录》、《印人传》、《赖古堂印谱》、《诗集》等,都有很大影响。

《读画录》四卷,记载明末清初画家77人,皆为其平生所交游者。是书一一简述家世、生平、绘事渊源及交情轶闻等,所记翔实真切,文字繁简得当,所作品评也不乏精辟之语,余绍宋氏推之为“画史最好资料”。不过,是书在清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收辑审查时,以“语有违碍”连同他书悉遭查毁,诸刊本中多有删易失真处,所以异文迭出,使用时宜慎作鉴别。

(3)徐沁《明画录》

徐沁,字冰浣,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约活动于明天启至清康熙二十五年间(1621-1686),年约六十余。崇祯时为诸生,明亡时尝投黄宗羲“世忠营”效力,兵败后隐居躬耕自给。著有《明画录》、《谢皋羽年谱》、《金华游录注》、《灌园十二师》等。

《明画录》八卷,为断代史著作。此书的编撰时间,始于清顺治九年(1652),至康熙十六年(1677)尚在补充修改,前后历经30余年。卷一为人物宫室等,卷二、三、四为山水,卷五山水及畜兽龙鱼,卷七墨竹墨梅,卷八汇记。共收录明画家850余人,各系小传,以时代为次,略述画艺,旁搜博访,数易其稿方得如此规模。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曾指其剪裁失宜:“如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王时敏等在明代画史中极有关系,其记载乃极为简略,而于寻常画人,反较详尽”。不过,也多有人推重徐沁之书系由自己采访而得,而非汇辑于他人之书,更加上明亡后徐氏深居简出,穷搜博访至此,已殊属不易。

(4)张庚《国朝画征录》

张庚(1685-1760),字溥三,号浦山,别号公之干,瓜田逸史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元年(1736)以布衣应鸿博科试,通史地,工诗擅画,著有《国朝画征录》、《浦山论画》,《图画精意识》等。

《图朝画征录》亦名《翰苑分书画征录》,三卷,又《明人附录》一卷,续编二卷。是出始撰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成于雍正二十三年(1735),收入清初至乾隆年间画家466人,各为之评传。叙述其字号、生平、师承、画法特点、理论见解等,有史有论,不乏精到之言。张庚自云所述乃“凡画之为余寓目者”,“征其迹而可信者,著于篇”。由于立论较公允,记事翔实,该书历来为人所重。至于其中推重王原祁过甚,诎吴历“工力不敌石谷之半”,则显然失之偏颇。

张庚的《图画精意识》,凡八十五则,乃以所见之画随手记录而成,为画录书。

(5)蒋宝龄《墨林今话》

蒋宝龄(1781-1840),字子延,号霸竹,昭文(今江苏常熟)人,得钱杜指授,擅画盘盎壶诸般小品,1839年在沪上集友创立“小蓬莱画会”。著有《琴东野屋集》、《墨林今话》等。其子蒋■生,幼承家学,善画山水,著有《墨林今话续编》一卷。

《墨林今话》十八卷所记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之画家,凡1200余人,大多属江浙一带,不乏作者的师友门生。书中除收入较翔实的画史资料及平生交往、生活琐事、艺术嗜好外,还收入画家的诗作。著述形式则采取“诗话”体裁,文体较自由随意。作者在卷除上述著述之外,还有不少较有价值的著作。张鸣珂(1829-1908)《寒松阁谈艺琐录》六卷,收入清咸丰、同治、光绪三朝330余名画家,纪事较为信实,自云是续《墨林今话》而作,可算是清断代画史的终篇。地方史方面的著述,鱼翼(1675-约1745)《海虞画苑略》开一端绪,是书所录为自元至清常熟一地的画家,计440余人。其后,挟抡逵《虞山画志》、邵松年《虞山画志续编》也相继刊行。陶元藻(1716-1801)《越画见闻》三卷,专辑录绍兴地区历代画家,自魏晋至清代,得240余人。其材料虽多采撷自旧籍,但剪裁及编排也自见心思。汪(?-?)《扬州画苑录》四卷,成书于光绪九年(1883),所录扬州画家自清初至末年,240年间得558人,尤以汪氏同代人为多。书中材料宏富,为研究扬州画史不可不读之书。其他的地方性专史,尚有程庭鹭(1796-1858)《练水画征录》,辑录嘉定书画篆刻家近400人。汪兆镛《岭南画征略》、庞士龙《常熟书画家汇传》、杨逸《海上墨林》、李宝凯《毗陵画征录》等,也为地方专史中之著名者。

范围很清晰的专门史是著述中的一大类。厉鹗(1692-1752)《南宋院画录》成书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掇拾群书中的画家材料,得94人,各系小传,叙次颇见赅瞻。胡敬(1769-1845)《国朝院画录》详叙画院沿革,又从《石渠宝笈》中采撷得53位画家,加上合笔者28人,一同记述之。尚有33人未收入宝笈,则附于卷末,可见其甄录之审慎。汤漱玉《玉台画史》仿厉鹗《玉台书史》之例,辑历代能画之妇女画家201人。童翼驹《墨梅人名录》专辑录历代画梅名手。李放《八旗画录》则专收满族画家。这一类专史在材料和范围方面均以翔实专一为特色,纪传体则为常见的撰述方式。

在丛辑类大部头著述中,上面已提及《古今图书集成》当中的“艺术典·画部”、《四库全书》史、子部中有关艺术类的书籍,还有《石渠宝笈》以及康熙时期的《佩文斋书画谱》,这些著述汇编之规模,是民间之力所难以胜任的,它们的内容和形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时期朝廷对于文化的态度。

《四库全书》历时15年方纂写完毕。庄亲王永王容领衔,纪昀为总纂官,于敏中、金简、戴震、姚鼐、翁方纲等名流学者皆预纂修之事。此书子部类收谢赫《古画品录》等画学著作46种,杂家类涉及绘事的有40余种,小说家类20余种,集部中收入题画诗跋之类也不在少数。《古今图书集成》是清康熙、雍正时陈梦雷,蒋廷锡等人编的,计一万卷,洋洋一亿六千万字,人称“康熙百科全书”。该书分六汇编,又分为三十二典,每典若干部,部下再列若干项。其中,博物汇编之下的艺术典·画部等,汇集的就是美术史籍。

以下,是几种较有代表性的丛辑类著述。

(1)《佩文斋书画谱》一百卷

这是根据清内府所藏书籍编纂而成的。总裁官为礼部侍郎孙岳颂,分修者有宋骏业、王原祁、吴王景、王诠。康熙在序言中说到:“前代纪录书画诸书,种类错互,漫无统纪”,遂下令编葺之,使各以类相从,为一百卷。是书所征引书籍达1844种,引文皆注以书名,足可征信。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称其“实为自有书画谱以来最完备之作”,推之为官修美术史籍类书代表,是当之无愧的。

《佩文斋书画谱》的一百卷分以下几部分:一、前十卷论书法。二、第十一卷起论画。三、十九、二十卷为历代帝王书法,二十一卷为历代帝王之画。四、二十一至四十四卷为历代书法家传,止于明人。五、四十五至五十八卷为历代画家传,也止于明;六、五十九至六十四卷为历代无名氏书迹。七、六十五、六十六卷为无名氏画作。八、六十七卷为御制书画跋,六十八和六十九卷是历代帝王书跋画跋。九、七十至八十卷为历代名人书跋,八十一至八十七卷为历代名人画跋。十、八十八及八十九为书辩证,九十卷为画辨证。十一、九十一至九十四卷为历代鉴藏书法书籍,九十五至一百卷为历代鉴藏绘画的书籍。可见,是书确实义例精密且搜罗宏富。至于其中偶有重复引用,混入伪书等缺欠,仍属瑕不掩瑜。

(2)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

卞永誉(1645-1712),字令之,号仙客,盖州(今辽宁盖平)人,官至刑部右侍郎,家富收藏,擅鉴赏。是书分书画两考,各三十卷,裒辑前人著录书画之书,又合已之所藏所见为一编,然后分门别类辨其源流真伪,能条理井然,在体例上颇见新意。在卞氏之前,书画著录或仅载品目,或偏重题跋,或着眼考辨,体例都未称完备。卞永誉能取各家之长,先纲后目,清晰简明,在著录书中开一新生面。当然,由于所收繁多,未能一一详审,疏失处也未能免。是书之后,卞永誉尚有《式古堂朱墨书画纪》八十卷行世。该书录书画家6700余人为之编年,凡帝王以朱书字,年号用蓝,其余用墨,故书名“朱墨”。卞氏自述是编历五年方成,据查,今只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及台北有抄本,尚未印行过。

(3)彭蕴璨《历代画史汇传》

彭蕴璨(1780-1840),字振采,号朗峰,室名尚志堂,长洲(今苏洲)人。喜收藏,擅绘事,精鉴别。《历代画史汇传》七十二卷,附录二卷,采辑1263种资料,编出7500余位画家列传,性质类如今之画家人名大辞典。此书之编撰,工程浩大,搜罗繁富,所列人名众多,开创辞典编撰体例之先河。但一人精力有限,挂漏舛讹处也时有出现,陆心源、盛大士及范玑对之均有评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