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张
  • 斑马
图集

“相思巴黎——馆藏常玉展”在台北启幕

涵涵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03-10

meishubao/2017031310105649403.jpg

展览现场 大雄/摄

“相思巴黎——馆藏常玉展”于3月11日至6月18日在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展出。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史博馆)藏有常玉晚期油画49件,以及购置私人藏家的素描3件,囊括常玉晚期绘画的人体、静物以及动物与风景三大题材,也是举世闻名品质佳、来源可信的常玉收藏。2016年适逢常玉逝世五十周年,史博馆申请辅助修复这批珍贵文化资产,其《菊》与《裸女像》两幅作品,因其艺术价值而被纳为重要藏品,因此史博馆特别举办“相思巴黎——馆藏常玉展”。

展览现场 大雄/摄

展览将分为三部分,一是典藏作品的完整呈现,二是常玉生平重要的影像资料与相关友人作品的呈现,三是常玉的文创衍生商品,另外也将修复的过程一并展示。

常玉(1901-1966)字幼书,四川顺庆(今南充市)人,幼时即跟随书法名家赵熙学习书法,也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而真正开启常玉日后的艺术之路,则是蔡元培先生所提倡的“勤工俭学”计划。1921年,常玉因参与这项计划而前往巴黎,与同时代的徐悲鸿、林风眠和潘玉良等人,成为中国最早期留学法国的学生之一,和其他艺术家不同的是,常玉并未进入正规的美术学院受教育,而是在充满了自由氛围的大茅屋学院(Académie de la Grande Chaumière)随性的习画,个性潇洒不羁的常玉总在蒙帕纳斯(Montparnasse)的咖啡厅流连。1964年,常玉应邀到台湾教书,并在史博馆办个展,却因故未能成行。1966年,因瓦斯中毒意外在巴黎过世。

meishubao/2017031017003682037.jpg

常玉画作的风格受到他幼年学习书法和中国传统水墨的影响,从他画作的线条中可看出属于书法运笔的流畅性,带着“以书入画”的独特意趣,重复利用中国最传统的书写工具——毛笔,一笔一笔地画出他眼中的现代裸女。常玉画作中的东方元素并非中国文人画的出世与傲气,而是充满传统中国工艺的装饰元素。他在画作中大量使用代表招财进宝的金钱纹、寿字纹以及盘长纹样,并以红色配金色,烘托出热闹的节庆氛围。有静物画的题材常玉常选择“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采菊东篱下”的菊,或象征“高风亮节”“节节高升”的竹子,无论在用色,构图以及题材方面,皆可看到画家深受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其他如动物等主题也以充满现代性的绘画技法,表现满溢着浓浓乡愁的北京马戏,这种兼容东西美学的表现手法,形成常玉个人特有的艺术魅力。

(特别鸣谢黄義雄对本新闻的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