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生成 第二十四回 游牧小说:蒲英玮个人项目

发表时间:2017-03-01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蜂巢·生成”项目即将于2017年3月4日至4月7日在D、E厅推出第二十四回展:“游牧小说:蒲英玮个人项目”。2017年的“蜂巢·生成”将聚焦海外留学的中国年轻艺术家的系列个展,本次展览推出的年轻艺术家蒲英玮出生于1989年,2013年自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至今就读于法国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蒲英玮的创作以文献研究的方式展开,他认为个体的经验与记忆是作为世界存在的证据。此次展览所有的作品与空间陈设都来自于作者自2013年居住在法国后开始的关于异域文化与少数人种的收藏。通过影像、装置、照片、绘画、文本等不同媒介的表达方式,这些感性的档案在跨越了种族、国家、宗教、语言、殖民等宏大叙事后,最终降落在作者自传式的个人史写作上。在这个项目中,展览涉及的所有文本都成为展览的一部分。 

 “游牧小说”简介

蒲英玮转达我写下这些文字:他说在他目前为止并不算漫长的二十几年生命中,他从未看清过自己,也从未记住过自己。谈话是他一如既往的呓语,时常谈过了就忘,也时常在言行中表露真实。之后通过那些和他交谈过的人的口中我依稀察觉到,他是一个飘忽不定的人。有人曾经说他是黑人、白人、或是亚洲人,也有人曾经看到他的身影出没在城市的广场、乡村的小径或是热带的雨林。没有人可以清晰地记得他到底长什么样,但恰好我作为他为数不多的信任伙伴,对于他每次重要的谈话我都有所了解。我渐渐通过这些谈话编织出了一个他的肖像,结果则令我意外而又欣慰:那是一幅我见过的最普通的肖像,你可以在他的面孔上看到任何人和任何事件的影子。而说到他下面的这些感悟,他很坚持,他曾一再强调这些言辞就像菲利普·索莱尔斯(Philippe Sollers)的那本著作“一部真正的小说——回忆录”一样真实,他也在相当多的场合提起那本他爱不释手的蒂莫西·嘉顿艾什(Timothy Garton Ash)的《档案:个人史》。出于好奇,我找到这两本书来读,我开始理解了蒲英玮的狡猾,同时也开始同情他。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他一再叮嘱我说这些呢喃文字是他所致力于研究的一本绝对意义上的理论,或一本关于一切的象征。

                                                                                                  ——《备忘录》

蒲英玮简介:

蒲英玮,曾用名蒲英桐,1989年出生于山西太原。普通家庭,独生子女。其母亲是一名市立医院的医生,日常爱好看电视剧,最远的地方去过海南。其父亲是一名卫生监督所的公务员,日常爱好书法与古玩,最远的地方去过上海。在童年时期,他的家庭居住在一间五十平米的两室一厅中,他每天步行去不远的地方上小学。在2000年,他家搬到了一间八十平米的三室一厅,房屋由其父亲的单位分配所得,他开始骑自行车上学。由于蒲英桐的学习成绩总是稀松平常,他的父母决定给他改名,因为“蒲桐”听起来很像“普通”。最终,在2002年将要进入初中之前,他开始使用一个新名字,蒲英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