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色徘徊的都市记忆——读大连油画家陈士斌的绘画

来源:《东北之窗》 2010年第24期 发表时间:2017-02-27

摘要:正阅读当代绘画,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当代绘画差不多等同于都市绘画。从日益成长的都市中找到问题,并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都市生活场景中提取画面元素,已成为当代画家创作的不二方式,陈士斌近期的油画作品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加以观察。但和其他画家不同的是,陈士斌并没有热衷于那些流行题材,如当代人的精神状态与行为、都市景观的变异等,而是反向而行,对都市逝去或隐秘的记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看来,最能代表都市记忆的便是在都市文明阴影下仍顽强存在的老房子以及散落的田园。幸运的是,大连这座城市恰恰为陈士斌提供了这样的丰厚资源。可以说,大连日据时代的老房子不仅是陈士斌创作的文化记忆和价值取向,也是他画面语言的基本来源。

光色徘徊的都市记忆

——读大连油画家陈士斌的绘画

张晓凌

 

正阅读当代绘画,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当代绘画差不多等同于都市绘画。从日益成长的都市中找到问题,并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都市生活场景中提取画面元素,已成为当代画家创作的不二方式,陈士斌近期的油画作品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加以观察。但和其他画家不同的是,陈士斌并没有热衷于那些流行题材,如当代人的精神状态与行为、都市景观的变异等,而是反向而行,对都市逝去或隐秘的记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看来,最能代表都市记忆的便是在都市文明阴影下仍顽强存在的老房子以及散落的田园。幸运的是,大连这座城市恰恰为陈士斌提供了这样的丰厚资源。可以说,大连日据时代的老房子不仅是陈士斌创作的文化记忆和价值取向,也是他画面语言的基本来源。

在都市化发展迅疾的今天,在抹去都市记忆的同时,也让当代人沦为无记忆的一代。作为一个长期生活于城市的画家,陈士斌深切感受到都市化带来的这一弊端。漫游在都市中,四周的喧闹和消费主义时代特有的叫卖声,让他在极度厌倦中返回了历史——这无疑是一种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历历史的沉重和沧桑使陈士斌在创作老房子系列时产生了难以言说的独特感受,对于他来说,这些历经岁月的老房子既代表了一段血与火的历史,又代表了一个颇具异域情调的文化记忆。老房子所拥有的文化记忆,是都市文化重建的基础。用画笔唤醒他们,是一个艺术家的责任。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以描绘老房子来体现画家的思考和人文关怀,才会使绘画变得更有意义。他的老房子系列作品正是他这一思考的完美体现。

陈士斌并不是唯一的以老房子为题材的画家,他的作品之所以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语言上所取得的成就,而非仅仅由于题材所致。历史上,一个艺术家语言的起点大体来自于他的观察力。的确如此,陈士斌在观察老房子时捕捉到大量的语言元素:透明清澈的色彩、中西合璧的造型、斑驳变幻的光影以及变化多端的空间及线条。这些元素,在他多年的绘画实践中转换成了一种以写实为基础、以表现为主旨的抒情性语言。粗略地分析起来,这种语言有两个特点:强调光色变化和强调笔触的表现性。陈士斌的每一幅作品,都以光色的变幻来形成叙事节奏,也就是说,不仅空间的位移被纳入光色节奏,即使是时间的瞬间交替,也在光色运动中加以完成。同时,笔触绘制中的自由性也强化了语言自身的韵律美、强化了光色的节奏。因此,陈士斌的每一幅作品的整体感都很强,看上去浑朴大气,流光徘徊,光色交映。而沉睡的老房子正是被这种语言的抒情唤醒的。这一点,让陈士斌画面的笔触、光色、线条平添了几分道德性力量。

多年来,陈士斌一直致力于老房子题材的创作,他孤独的创作姿态,多少有些像一个在都市边缘踱步的抒情诗人。正因为如此,陈士斌的作品才能在当代绘画中独标一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