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西泠春拍启幕,再推“金石永年”特别专场

中国美术报网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9-07-02

摘要:2019年正值西泠拍卖成立15周年。西泠2019年春拍延续一贯的精品路线,在注重收藏价值、艺术价值的同时更进一步注重文化品质、学术价值的挖掘和推广。本次春拍拍品将汇聚中国书画、中外名人信札手稿、古籍碑帖、篆刻印石、历代名砚、文房瓷杂、造像艺术、中国历代钱币、油画雕塑、名家漫画、玉器玉雕、中国陈年名酒等各艺术门类,甄选市场难得之作,且特别推出“金石永年•重要青铜器及吴大澂御贡古驵琮专场”汇集晚清民国金石大家和海外学者藏家旧有之美物。

2019年正值西泠拍卖成立15周年。西泠2019年春拍延续一贯的精品路线,在注重收藏价值、艺术价值的同时更进一步注重文化品质、学术价值的挖掘和推广。本次春拍拍品将汇聚中国书画、中外名人信札手稿、古籍碑帖、篆刻印石、历代名砚、文房瓷杂、造像艺术、中国历代钱币、油画雕塑、名家漫画、玉器玉雕、中国陈年名酒等各艺术门类,甄选市场难得之作,且特别推出“金石永年•重要青铜器及吴大澂御贡古驵琮专场”汇集晚清民国金石大家和海外学者藏家旧有之美物。

meishubao/201907021635044925.png

御贡——吴大澂藏古驵琮


清代收藏家中,以收藏青铜器着称者颇多,以藏高古玉着称于世者却并不太多,嗜好古玉收藏的吴大澂,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本届拍会重点呈拍的“御贡——吴大澂藏古驵琮”可谓吴大澂藏玉的典型代表。

meishubao/2019070216352657432.png

▲2019西泠春拍御贡——吴大澂藏古驵琮

说明:原配楠木锦盒,盒盖原刻填绿“臣吴大澂恭进”。

传拓:清代朱拓,“驵王文心旧藏《吴大澂拓注金石各器屏》琮”拓片,西泠印社2013年春拍第3136号。

来源:美国著名收藏家威廉·S·阿内特(William S. Arnett)旧藏。

展览:

1.美国亚特兰大高等艺术博物馆(High Museum of Art, Atlanta, Georgia),1973-1980年。

2、美国埃默里大学迈克尔·卡洛斯博物馆(Michael C. Carlos Museum, Emory University, Atlanta, Georgia),1993年。

尺寸:琮高:28.5cm 长:7.2cm 宽:7.2cm 内径约:5.7cm

原盒高:42cm 长:19.5cm 宽:13cm

此琮高达28.5 厘米、长7.2 厘米、宽7.2 厘米、内径5.7厘米,对比众多出土与传世的古玉琮,显然已可归入吴大澂所谓的“大琮”。青玉材质,平底,玉料坚硬紧致,驵琮本青绿色,玉料斑驳,后沁为黑褐色和暗红色。在流传过程中经过盘玩,早已形成纯熟的皮壳,玉琮的边角均被摩挲得圆润光滑,周身包浆厚实,宝光内敛,充满神秘深沈的高古气息。以十七节简化的人面纹为饰,每节均以棱为中心,刻饰简化的神人纹,冠、嘴均简化,大多眼纹已模糊不清。玉琮两端对钻孔,呈明显的喇叭口状,管钻穿孔。在小端射口周雕回纹符号。如此大料精工之作,而且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神秘的纹饰定会成为嗜古玉者追寻的对象。

吴大澂藏古驵琮亦配以珍贵的楠木锦盒,盒高42 厘米、长19.5 厘米、宽13 厘米。楠木盒盖上刻有吴大澂隶书题写的铭文:“古驵琮。《考工记·玉人》云,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谓内镇,宗后守之。郑注云,如王之镇圭也。《周礼·典瑞》驵琮注,郑司农云,驵外有捷卢也。贾疏云,捷卢若锯牙然。是琮刻文棱,棱如锯齿,即周之驵琮。合周尺十有三寸,意必有尊于天子之后者,故其制特异。臣吴大澂恭进。”

以上这段考证文字,几乎全见于《古玉图考》一书中,只是分布在“大琮”与“镇圭”两条考证内,顺序略有不同,可视为吴大澂对组琮研究心得的总结与升华。吴大澂所藏玉器,经过百年的浮沈,大多已归入国内外的公藏机构。散见于外者并不多,如此高大的玉琮,且有吴大澂所制拓片及考证者,少之又少。而且它作为吴大澂在最后一段政治生涯中,向清内廷进呈之物,原匣原装,就目前来说,仅此一件,不可再得。


名家旧藏、著录之商周青铜器

商周青铜器是王室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等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用以表明所有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其种类众多,工艺精美,涵盖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和杂器。古以祭祀为吉礼,故将与祭祀相关的青铜礼器称为“吉金”。对青铜器的收藏、研究自宋代便已开始,至清乾隆以后更是引发了金石收藏之热。于今人而言,收藏之乐不仅要欣赏青铜器的器型、纹饰、文字,还要梳理其传承脉络及背后的金石文化。

其中食器类礼器有西周早期·青铜颖簋,为许延暄旧藏,端方递藏,器内有端方墨书题签。据端方自云,器物清代出于山东郯城。《陶斋吉金录》首卷即收录之,绘有线描图及铭文拓片。后由民国大古董商通运公司姚叔来带去美国,再入纽约阿瑟·赛克勒博士收藏。自清末以来,出版、著录近二十次,传承有序。

颖簋为侈口兽耳高圈足式,为商末周初流行式样。口沿外撇,深腹,两侧对称半环耳,高圈足微侈。颈部浮雕两个尖角龙首,以两者为中心,装饰火纹和兽体变形纹带,辅以云雷地纹。圈足与颈部相同,亦以二纹交替排布,惟不作龙首。耳上部呈龙头,耳垂作龙尾。器内底有铭文“颖作宝尊彝”,为徽记,“颖”即器主。

宝有者端方(1861 ~ 1911),姓托忒克,满洲正白旗人,亦署浭阳(今河北丰润)人,寄籍嘉兴。本汉人,姓陶,字午桥,号午亭、陶斋,别号浭阳渔父,室名归来庵、四钟山房,谥号忠敏。官至直隶总督。工书法,精鉴赏,富收藏。拍品附清代端方绘赠颖簋全形绘纸本立轴,武慕姚书签条,另有题跋四处。由民国鉴定家舒树基、现代著名学者李白凤二人跋文可知,晚清至民国金石、古文字大家端方、吴大澂、郭沫若、方浚益皆对颖簋的器型、年代、铭文、国属考释研究,是西周初年古郯国遗珍,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整器皮壳油绿,乃稀世罕有之绝色。端方言及“鸿珤兄梦想几三十年不可得也”,当自己得到此物时,“抚玩考索不能释手”,将之庋藏在景桓楼中。经手无数瑰宝的端方盛赞颖簋“海内古今第一”,足见其珍。

meishubao/2019070216355528618.png

▲2019西泠春拍西周早期·青铜颖簋及端方原题跋颖簋全形绘立轴

铭文:颖作宝尊彝。

器高:15cm 立轴:85×39cm

出版:1. 端方、舒树基、李白凤旧题清代颖簋全形绘纸本立轴,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2. 端方《陶斋吉金录》卷一第四八页,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3. 陈梦家《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第二一五页第R291号,第四六九页第A180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62年。

4. 林巳奈夫《殷周时代青铜器的研究——殷周青铜器综览(一)》图版第一零零页,簋类第一六五号,吉川弘文馆,1984年。

5. 杰西卡·罗森《赛克勒藏西周青铜礼器(WESTERN ZHOU RITUAL BRONZE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第二卷B册,第四零四至四零五页,第四八号,美国纽约赛克勒基金会,1990年。

6.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八册第零四一五七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著录:7. 盛昱《鬱华阁金文》第十七册,稿本,清(1899年以前)。

8.邹安《周金文存》卷三第一一三页第七号,民国五年(1916年)。

9. 吴大澂《愙斋集古录》第八册第九页第一号,民国七年(1918 年)。

10. 刘体智《小校经阁金石文字拓本》卷七第二六页第二号,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11. 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卷六第三十页第一号,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

12. 曾毅公《山东金文集存》坿第三页第一号,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

13. 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著录表》第一三八三号,学生书局,1977年。

14. 巴纳、张光裕《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彙编》第七册第七五七号,艺文印书馆,1978年。

15. 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补》第二九一号,台联国风出版社,1980年。

16. 孙稚雏《金文著录简目》第一九一三号,中华书局,1981年。

17. 严一萍《金文总集》第二一零五号,艺文印书馆,1983 年。

18. 《殷周金文集成》第六册第零三四六九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至1994 年。

19. 《山东金文集成》第二七一页,山东省博物馆编,齐鲁书社,2007年。

递藏:1.许延暄旧藏。2. 端方旧藏。3. 美国纽约姚叔来通运公司旧藏。4. 美国纽约亚瑟·赛克勒(Arthur M. Sackler)旧藏。

附:1.颖簋内壁所贴题签为端方手书。2. 端方、舒树基、李白凤原题跋清代颖簋全形绘纸本立轴


专场另有四件赛克勒旧藏藏品,涵盖食器、酒器、水器。食器中的商晚期·乡宁癸方鼎自六十年代以来多次出版著录。其方唇口沿,沿顶面向内倾斜,对称双立耳。颈腹一体,留空隙间隔。颈部起八条短出戟,四条居棱边,四条居鼎壁正中。以前者为界,后者为轴,对称浮雕弯角鸟纹。正、反面鸟纹两两一组,首尾追随,作四只;侧面较窄,仅作两只。弯角鸟纹盛行于商末周初,在鸟的后脑有一条弯角,角根较宽,向下弯曲,角尖向上。此处鸟纹圆目,身躯纤细,长尾上卷。腹部起八条长出戟,四条为鼻基线,浮雕四个内卷角型兽面纹。“臣”字目,鼓瞳仁,角占几乎占据整个兽面的一半。尖耳微翘,阔口大张,身躯向两侧展开,爪向下垂,尾向上扬。颈腹主纹之外,满布云雷地纹,构成商晚期最为华丽的“三层花”装饰。鼎内壁一侧,铸有铭文“乡宁癸”三字,为简式祭辞。底部有赛克勒博物馆编号“V-18”。除正面和铭文加以清理外,方鼎其余部分保留原始状态,尤其在四腿足上,可看到织物包裹的痕迹,部分残存有竹篾固化之貌。这对研究青铜礼器的使用状态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青铜鼎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飨等用途。《周礼·天官·亨人》:“掌共鼎镬。”郑玄注:“镬所以煮肉及鱼腊之器,既熟,乃脀于鼎。”因此,商周时期的青铜鼎,多数充当礼器而非直接的烹煮器。而鼎也是青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在古代社会中,用它来明尊卑别上下,是统治阶层等级制度和权力的标志。

方鼎自商代早期出现,郑州商城周围的张寨南街、南顺城街和向阳回族食品厂三窖藏中,发现十个大方鼎,年代自商代早期延续至中期,被认为分属前十代商王。早期方鼎四壁上口大,下底较小,微呈倾斜形,宽唇大立耳,耳外侧作空槽形,底平,四空柱足,上粗下细。中期方鼎腹部多长方而深,器壁宽度上下区别不大,平唇立耳,底平,下承四条细而矮的柱足,距离底部四隅较远。发展至商晚期,方鼎工艺成熟,造型瑰丽,著名的有殷墟的后母辛鼎、后母戊鼎、牛方鼎、羊方鼎等,并新出类似妇好方鼎的扁足方鼎制式。依考古材料看商代用鼎制度,中、小型墓一般是一具或两具,无论是殷墟或殷墟以外大都如此。王室陵墓悬殊甚大,妇好墓发现有方鼎两具,扁足方鼎两具,大小不同的圆鼎三十二具,另有少数残破的碎片。这不仅表明鼎所代表的森严的等级差别,也体现方鼎在当时的稀缺和特殊意义。在市场流通中,方鼎价格历有“一方顶十圆”之说。因数量较少,级别甚高,是高级别青铜礼器收藏的佳选。

meishubao/2019070216361762376.png

▲2019西泠春拍 商晚期·青铜乡宁癸方鼎

铭文:乡宁癸。

高:21cm

出版: 1. 罗伯特·普尓《古代中国的青铜礼器》,幻灯片讲座,纽约文学艺术出版社,1968年。(Robert Poor, Bronze Ritual Vessels of Ancient China (Slide Lectures), Intercultural Arts Press, New York, 1968.)

2. 罗伯特·W·巴格利《赛克勒藏商代青铜礼器(Shang Ritual Bronzes in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第四七二至四七五页,第八八号,美国纽约赛克勒基金会,1987年。

3. 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二册第零零九六零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著录:4. 巴纳、张光裕《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彙编》卷七第八册第七八六页,第一三零零号,艺文印书馆,1978 年。

5. 严一萍《金文总集》第一七零页,第零四四八号,艺文印书馆,1983 年。

6. 《殷周金文集成》第四册第零一七零零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至1994 年。

递藏: 亚瑟·赛克勒(Arthur M. Sackler)旧藏。


2019西泠春拍拍卖日程

预展:7月3日至5日

预展地点: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杭州市曙光路122号)

杭州黄龙饭店(杭州市曙光路120号)

拍卖:7月6日至8日

拍卖地点: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杭州市曙光路122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