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亚军:伪士当去,批评常鸣

薛亚军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11-08

美言无信不立:文艺包装为何弊端频现?

策划:李振伟 李腾 

编者按:近年文艺界兴起许多艺术演说明星,以演说文辞优美、媒体褒奖而拥泵者众,但又因其演讲中对史实的曲解广受非议。比如台湾著名学者蒋勋,他对艺术的演讲受到很多人追捧,赞其语言是春风化雨。然而,蒋勋书作大卖背后,批评者直指蒋勋作品硬伤不断,浙江大学江弱水曾转引台大教授的评价:“台湾瞎吹大陆乱捧,蒋勋就这样成了美学大师。他是被营销出来的,也许富而好礼的社会正需要这样的人。有了蒋勋,证明了国人心中对美和艺术有多向往,纵然那是被歪曲颠倒过的。”

通常而言,艺术史的研究重要的是以史实为基础,讲求思辨性,与纯粹的文学和纯粹的艺术之感性有着天然的区别。无论是研究还是讲演,对史实详加斟酌是最起码的工作,否则,谬误百出的文章对稍有艺术史研究的人来说实在不堪卒读,对不明真情的年轻人的误导也是极大的。因此,本期时评以“美言无信不立:文艺包装为何弊端频现?”为主题,邀请各位学者、批评家共同探讨。


伪士当去,批评常鸣 

□薛亚军

浙大教授江弱水连续发文怒撕著名美学家蒋勋,斥其作品硬伤不断,是中文世界的三聚氰胺,引起文化圈热议。著名学府教授再次将“台湾瞎吹大陆乱捧”(台大教授语)营销出来的台湾美学大师、艺术畅销书作家蒋勋“撕”到公众面前,真可谓看点十足。不过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若不是江弱水教授撰文批评,一般读者是断不能也不敢想象大名鼎鼎的蒋勋先生的著作竟如此错漏百出,甚至到信口开河的地步。其实学术界类似江弱水教授通过“怒撕”来戳穿学术明星包装的批评并不显见。

meishubao/2017110915440074794.jpeg

浙大教授江弱水

早有《咬文嚼字》主编金文明“石破天惊逗秋雨”批评著名散文家余秋雨散文中的文史知识差错。专家学者怒批“学术超女”于丹故意误读《论语》,罔顾社会现实,民生疾苦,向公众灌输披着文化外衣的心灵鸡汤,矫揉造作胡说八道。近有书法家曹宝麟实名举报中国书法协会理事李世杰贿选书协主席。艳丽的学术外衣包裹着的是为攫取更大名望和潜在利益的欲望。

meishubao/2017110915393390438.jpg

“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生活日渐丰裕的普通大众,也逐渐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奈何先前基础过于薄弱,而文化艺术素养则无法做到一蹴而就,非经时间浸淫不可。别的不谈,仅就艺术来说,即便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准中产阶级的艺术素养,大多还停留在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梵高画向日葵的认识水平。虽然书法艺术有庞大的群众基础,但整体欣赏水平更低,一般人只能通过书法家是否是书协官员、会员;是否有获奖、其作品拍卖价格高低指数等非书法艺术的外部因素来判断书法家的艺术价值。这就导致那些稍加学术包装的所谓著名学者、画家,便可以招摇过市,轻易“吸粉”无数、名利双收。君不见某书画家在中央电视台抑扬顿挫地背诵一遍中学生都会背的《离骚》全文,轻易就将自己包装成学富五车的国学大家;发几张观众通宵排队购买其画展图录的照片,就成了国内最炙手可热的国画大师。社会和公众对这类包装过的“学术明星”的追捧,不仅使得艺术圈更浮躁,也凸显了富起来的大众在文化艺术素养修为方面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心态。这种病态氛围的严重性在于劣币驱逐良币,不仅影响严肃的学术研究,更助长了人为学术炒作包装风气,污化了社会习染。

meishubao/201711091541125910.jpg

我国全民年阅读量本就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更遑论小众的艺术,一般公众对艺术类高头讲章读不懂,也找不到。在这种状态下,对公众来说,获取文化艺术修养较为快捷的方法就是依靠信任著名出版社的名家名作或电视上的著名学者讲课来突击“补钙。”而江弱水教授说这些所谓的学术明星大多“美言不信”。这就成了横亘在自身没有任何学术判断力的普通公众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

在公众渴望易读好懂的艺术入门指南读物的同时,是大隐隐于市的专家教授对艺术普及的不屑。高校名教授们忙着申报课题,发核心论文,连给本科生上课都不愿意,何况撰写不计学术成果的所谓“大家小书”之类的通俗读物。教授们即使对一些学术不规现象有意见,大多碍于情面或利益牵扯,也仅是限于学术小圈子或饭桌上的“私语”批评,甚或一笑了之。更多人觉得非学术之外的写作都是浪费时间,更何况此等惹人的事,最好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尚。

meishubao/2017110915424852825.png

而在手撕鬼子等奇葩剧霸占荧屏的今天,媒体中的艺术故事又有几分是真实可信的呢?观众喜爱看的《鉴宝》节目,本应该借文物来讲述历史的故事,结果在编导的合谋下,持宝人胡编乱造情节离奇的故事,令人咂舌市场估价吸引着渴望一夜暴富的观众。可怕的是,普通观众以为他在电视上听到故事就是艺术。在媒体一边倒的强力话语下,观众心目中的艺术被简单塑造为天价与宝物古董。正如布尔迪厄批评的,那些在电视媒体上依靠“固定思维”的学术明星,通过电视对一般公众的号召力,利用公众对专业领域缺乏了解,来赢取他们在自己专业领域难以获得的认可,进而与电视媒介一起,得到更多的利益。

meishubao/2017110916591427961.jpg

教育家 蔡元培

即使有更多的江弱水教授有志于戳穿学术明星的包装,在普遍浮躁的公众与有着强力话语权的媒体面前,又有几人能听到他的疾呼?网络流传蔡元培的名言:一个不知道审美的民族,是不知道善恶的。全国各地奇形怪状的建筑、公共艺术,充斥大街小巷的色彩暴戾的广告招牌,赤裸裸地展示了所谓“中国式审美”的集体无意识。

唯有让我们的看似繁荣的美术教育走出高校的象牙塔、画家的工作室,走出小众的高端精英群体,让艺术介入融合到大众的艺术普及教育而大众的艺术审美教育道阻且长,更紧迫地需要批评之声不断常鸣,做那个戳破皇帝新衣的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