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表意 风格清雅——李汉平教授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陈池瑜  来源:《国画家》 发表时间:2017-01-08

摘要:花鸟画是中国画重要的一个门类,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原始社会陶瓷装饰画《鹳鱼石斧图》、战国帛画作品,到魏晋南北朝的花鸟题材作品,花鸟画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出现了薛稷等花鸟画专门画家,而五代和北宋初年,出现了黄筌、黄居寀、徐熙等花鸟画大师,并形成“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等不同花鸟画风格,元明清花鸟画蔚为大观,出现了吕纪、林良、徐渭、八大山人等花鸟画巨匠,无论是工笔花鸟还是写意花鸟,均取得辉煌的成就。花鸟画进入20世纪以来,写意花鸟画出现不少新的大家,如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花鸟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工笔花鸟也得到长足的发展,花鸟画成为当代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

写心表意  风格清雅

——李汉平教授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陈池瑜


花鸟画是中国画重要的一个门类,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原始社会陶瓷装饰画《鹳鱼石斧图》、战国帛画作品,到魏晋南北朝的花鸟题材作品,花鸟画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出现了薛稷等花鸟画专门画家,而五代和北宋初年,出现了黄筌、黄居寀、徐熙等花鸟画大师,并形成“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等不同花鸟画风格,元明清花鸟画蔚为大观,出现了吕纪、林良、徐渭、八大山人等花鸟画巨匠,无论是工笔花鸟还是写意花鸟,均取得辉煌的成就。花鸟画进入20世纪以来,写意花鸟画出现不少新的大家,如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花鸟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工笔花鸟也得到长足的发展,花鸟画成为当代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

如何在传承我国传统花鸟画的过程中,推进花鸟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当代中青年花鸟画家的重要课题,北京林业大学艺术系主任李汉平教授近二十年来在工笔花鸟和写意花鸟两方面均做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可喜的成绩,令人称赞。

李汉平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为油画,有着扎实的素描基础与造型能力。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湖北美术学院国画系攻读工笔花鸟画专业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2007年至2008年又在中央美术学院师从郭怡孮先生作访问研究,拓宽学术视野,深化对花鸟画的探讨和研究,并在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同时,也对写意花鸟进行探讨。无论是他的工笔花鸟还是写意花鸟,均形成自己的一些特色。2008年出版个人画集《观照自然——李汉平花卉写生作品集》,2009年又出版《李汉平花鸟画》专集。他的作品多次参加重要的美术展览,如《黄河人家》2009年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阳春》、《南风》2010年在台湾参加“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4周年海峡两岸艺术家美术作品交流展”,《织》、《煌》、《十月》、《夏日》、《南国纪事》、《热带雨林》等作品,分别参加“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纪念《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中国美协第十九次新人新作展”、“第五届中国工笔画展”及“纪念郭味蕖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全国花鸟画名家作品邀请展”等,引起艺坛关注。

素描是西画的造型基础,素描除训练造型之比例、结构外,还要辅以明暗体块。而中国画的基础之一则是白描,强调用线造型的准确性和韵律感。李汉平在素描造型的基础上,进而研究中国画用线的表现力,他下大工夫进行花卉写生。中国画讲究“应物象形”,“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到南朝陈代姚最先提出“心师造化”的观点,唐宋花鸟画则注重“写生”。“应物象形”、“心师造化”部是强调观察自然,分析了解自然事物的特征,进而艺术地表现客观事物的本真形象,这就是五代荆浩在太行山终日观察松林山色,“画松十万本,始得其真”。而“写生”则是要求画出花鸟对象的自然生命。表现其生机。生意、生气、一枝一叶,飞禽走兽,在中国画中,都是一种生命的形式,都是蕴含生命力的有机存在物,这和西方静物画中之物体作为一种摆设对象有着天壤之别。李汉平之所以热心干花卉写生,正是他把握中国画的美学特征后,试图从花卉写生中观察花卉的自然生命力和形象结构特征,同时也训练他以线造型的能力。他出版的《观照自然——李汉平花卉写生作品集》,就是他写生的代表性成果,他的写生作品得到郭怡孮等著名画家较高的评价。这些写生作品,以及他在写生中对花卉生长特点和形式的观察了解,成为他进行花鸟画创作的重要基础。

李汉平在攻读研究生硕士学位时,学习的专业是工笔花鸟,他的工笔花鸟画作品有的采用方构图,有的采用长幅和团扇形式,重视平面感和装饰性,色彩清丽明快,风格清闲雅致。如《南国纪事之晨晖》中的芭蕉,清翠如滴,宽大的叶片从左上舒展至右下,生机盎然。圆形扇面构图花卉作品《02扇面》,喇叭状花叶张开怒放,两只蝴蝶飞向花蕊,用色和背景淡雅高洁。极富诗意。另一张扇面《01扇面》两片大绿色芭蕉叶垂挂画面。紫色小枝叶隐蔽其后,一对麻雀从画面留空处飞向枝叶,给画面带来生动与灵气。此画色彩晶莹剔透,画面清雅品高。

另两张方构图工笔作品《秋实》和《正午的风》,构图饱满,追求装饰趣味。前者大红果实落满树下,画面洋溢着喜庆丰收的愉悦之情;后者黄色的花朵和紫色的枝叶随风飘舞,静中寓动。

李汉平近年对中国写意画开始进行探讨和研究,撰写论文《现代中国画呼唤写意精神》,认为“写”与“意”的结合,就是画家将其精神世界通过笔墨语言加以展现的过程,是画家个体意识的自由发挥和彰显。唐代张璪在《绘境》中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极其精辟地概括了我国古代绘画创作中的主客体互渗联动的辩证关系。宋元以降,文人画开始占主导地位,画写物外意,抒发胸中逸气成为文人画家追求的审美目标。李汉平一方面对中国画中的写意精神进行研究,同时展开写意花鸟的创作实践活动。近年他创作了《轻风晚来》、《阳春》、《戏笔》等作品,这些作品发挥中国画的书写性特征,以书法用笔入画,将书法中的笔力骨法之特征带入其写意作品中,如《春》中的枝蔓缠绕就是运用草书般的自由运行之线条与结奏表现出来的,线的律动既是该画的造型需要,同时又增加了作品的形式美感。《戏笔》画面垂挂黄色和绿色两个葫芦,用浓墨画枝叶,充满文人戏笔绘画之意趣。《春晓》和《阳春》尝试将他在工笔画创作中花卉描写的工整特征和写意作品中的笔墨自由抒写特征结合起来,将线的律动和花的静态进行对比,将墨色同红色与黄色的花朵、蓝、紫的枝叶并呈,画面丰富生动而多样统一。这些作品在中国写意花卉创作中做出了有益的新探索,其风格仍具他工笔作品中典雅纯正、品位清俊之特点。

李汉平教授在工笔和写意花鸟创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多年创作和研究,在作品的审美形式和精神品位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特征,相信他会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其创作,强化其风格,取得更多成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