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中国风:董希文艺术思想源流与实践

王伯勋


油画中国风:董希文艺术思想源流与实践

作者:王伯勋;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6月1日




因为《开国大典》,董希文成为新中国美术事业的重要开篇者;同时,又因为提出"油画中国风"这一卓越命题,实现了几代中国油画家文化身份独立的内在诉求。所有这些,成就了董希文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崇高地位。

而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基于画家怎样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积淀,融会了怎样的艺术理想和学术追求,熔铸了怎样的个人情怀和生命感悟,对于今天的我们又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和重要启示?本书尝试着对这些问题作答,还原一个真实全面的画家董希文,也借此透视整个20 世纪波澜壮阔的美术乃至社会发展历史。


编辑推荐

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董希文既是新中国美术史的开篇之作《开国大典》的创作者,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参与者,是当时席卷整个油画界的“油画民族化”创作思潮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油画中国风"和"一笔负千年重任"的著名论断,其艺术思想及其创作实践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对当时乃至以后的写实主义油画创造和教学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已经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所有中国现代美术史写作不可绕过的重要画家。然而,对其艺术思想和创作的研究,除了出版了大量论文、作品集以及几本比较粗浅的专著外,尚无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专著出版。 
  鉴于此,《油画中国风:董希文艺术思想源流与实践》致力于全面深入地系统研究董希文的艺术思想,追溯其艺术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萌芽、形成和演变,以及其在实践中的成功运用和对油画教学的影响,力图通过董希文这一重要个案的研究,揭示出当时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重要现象“油画民族化”在发展中国油画方面积累的重要理论、实践成果和经验,透视出整个20世纪波澜壮阔的美术乃至社会发展历史。全书论述流畅、论证严密、资料详实,是一本不错的学术专著。


作者简介

王伯勋,1975 年出生于山东菏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著有《论道·当代--主题访谈19 篇》《馥·谧--王伯勋的写意重彩画》等。评论文章散见于《光明日报》《美术》《美术观察》《国家美术》等报刊。绘画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四届北京国际双年展,并分别被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保利集团、"时尚"传媒等机构收藏。


目录

序/1 
绪论/1 
第一节董希文研究现状综述/2 
第二节现阶段董希文研究的可能性/9 
第一章沪苏杭地区文化传统中的外来因素——董希文艺术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13 
第一节董希文艺术思想萌芽的社会基础/17 
第二节20世纪初沪苏杭地区的油画发展/38 
第二章辗转于苏州美专、杭州艺专、上海美专之间——董希文艺术思想的萌芽/51 
第一节1928—1933年间沪苏杭地区的油画发展/54 
第二节1933—1939年间董希文就读的学校和师承/58 
第三章抗战期间的“南迁”与“西行”—董希文艺术思想的初步形成/83 
第一节战争条件下现实主义绘画逐渐成为主流/86 
第二节向水墨画转型是抗战条件下发生在油画家群体中的新现象/95 
第三节“南迁”成为学院画家与社会深度沟通的契机/99 
第四节抗战背景下重庆文艺界关于“民族化”的论争/106 
第五节“西行”成为当时众多画家的主动择/112 
第六节“向西部去”成为抗战中后期很多画家的共同选择/125 
第四章从《戈壁驼影》到《开国大典》——董希文艺术思想的成功实践/131 
第一节初到北平积极参与文化艺术界的动/134 
第二节《开国大典》的成功实践/145 
第五章“民族化”作为时代主旋律的高扬——董希文艺术思想的成熟与推广/167 
第一节新中国文艺理论体系中的“民族化”概念/169 
第二节1954—1962年间董希文的主要艺术实践/197 
第三节董希文的教学实践/219 
结论/255 
参考文献/257 
后记/262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合大学美术系(简称“华北联大三部”)合并建成的,而华北联大三部美术系的主要教员则来自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之初,原北平国立艺专所设置的国画、油画、雕塑、图案四个教学单位合为一系——绘画系。尽管与华北联大三部合并后的中央美术学院在教学主张上与院长徐悲鸿的设想存在出入,但是徐悲鸿在任期间,仍然构建了中央美术学院历史上最为豪华的教师阵容,其中就包括后来在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中为中央美术学院赢得巨大荣誉的董希文。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所“左的学校”在师资配置方面的具体安排。 

中国画专业的教师有:齐白石、黄宾虹、李苦禅、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王森然、王青芳、于非间、刘凌沧、李斛、宗其香、罗铭、田世光、黄均;油画专业的教师有:吴作人、李瑞年、冯法祀、艾中信、倪贻德、孙宗慰、李宗津、董希文、文金扬、宋步云、王式廓、罗工柳、胡一川、齐人、戴泽、韦启美、梁玉龙、林岗、冯真、邓澍、矢畸千代二、吴冠中;雕塑专业的教师有:王临乙、滑田友、曾竹韶、王丙照、付天仇、司徒杰;实用美术专业的教师有:孙昌璜、徐振鹏、周令钊、陈碧茵、张光宇、张仃、高庄;版画专业的教师有:李桦、陈晓南、夏同光、古元、彦涵、黄永玉、王琦、伍必端;美术史专业的教师有:常任侠、王逊、蔡仪、王朝闻、艾青、朱光潜、沈叔羊、丁井文、金维诺。 

我们再对这批教员的背景资料进行归纳,不难发现此时的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由四部分组成:(1)徐悲鸿的嫡系学生;(2)北平艺专原有的教师;(3)延安鲁艺的教师[5];(4)从社会上聘请的画家。但是这些画家的创作履历和艺术风格具有很大的相似性;(1)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2)具有明确的民族意识,在抗战时期都表现出坚决的反日操守;(3)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都表现出积极进步的政治倾向,自觉地和国民党保持距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