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王见:徐冰的自觉——有感于文字图像符号的意义

王见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9-11-19

认真观察徐冰的作品,就会发现他对汉字的认知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和自觉地一贯性,很独到。也可以说他的“当代艺术”作品透露的是中国文化的底色,价值取向很清晰。

UCCA_XB_20180726_SS_019.jpg

徐冰 新英文书法教室 2018年,北京尤伦斯当代

敏感、清晰、天然,这种文化自觉比较难得。当然不能理解成因为徐冰使用与汉字形态接近的符号,就给他贴上中国文化的标签。例如黄永砯的“洗衣机”作品,表面上看,并没有鲜明的中国文化图像的符号特征。但立足在中国当代文化的现状,并置中西文化,反映的也是中国文化变革语境当中的思维特征,也很“中国”。还有蔡国强、谷文达的作品等,都是中国文化的底蕴和积累在起比较根本性的作用,或可用市俗俚语,说他们用中国文化的精神“勾兑”当代艺术的形态。

这种文化取向,一方面可以认为是艺术家的主观选择,但实际上也是当代艺术的客观要求。尤其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艺术作品,其表达必须要有足够的、鲜明的文化特征。假如你对要表达的对象和识知没有足够的熟悉和透彻,鲜明的文化特质就很难提取。所以,身处国际环境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不可能不选择自己熟悉的中国文化形态。因此,也可以说在国际当代艺术界所获认可的艺术家,实际上并没有放弃或背离中国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化,甚至是发扬光大。


2018《天书》2018年,北京尤伦斯-竖.jpg

徐冰 天书 2018年,北京尤伦斯

徐冰视汉文字为符号,并省减变化,将其推进到极致的表现且开始很早,十分成功。例大家如耳熟能详的装置作品——《天书》,其现代主义宏大叙事的审美趣味,还十分浓重。但是很快,徐冰便放弃了重在形式的审美追求,出现了文字语义转换的作品——《转话》。其作品虽然看上去只是因文字几经翻译,造成语义损耗和变形的问题,但却直接反映出表意的汉文字和表音文字的巨大差异。这就涉及到语言文字作为文化形态的本质问题,也是我在“汉字之法”论坛中提到的,关于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语言学转向”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仅仅是一种参照性的提出,其意义在于提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看待至今还在使用古老的表意文字的汉字文化形态?其文化特征如何在当代和未来得到表现?然而,徐冰的作品则很早就显示了这种观察和思考,自觉而敏锐。

但这不是对徐冰作品的赞美,而因为在考察表音与表意文字差异的过程中,以及研究汉字图像符号语义的时候,才发现徐冰作品对认识汉字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图像符号语义,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当然,徐冰的作品有可能是感性的、偶发的,或并非直接源于知识系统。但他始终对表意和表音文字的关注,却是一贯的,并非偶发。我想除了自觉,也说明了艺术家的某种先知先觉。

汉字的性格截图3.jpg

汉字的性格截图7.jpg

徐冰 汉字的性格

在“汉字之法”的论坛活动中,又看到徐冰近期的手绘动画作品《汉字的性格》。作品运用汉字的书写法则,表达“攻守”的中国哲思。虽其动画面貌与一般动画製作并无特别区别,但具有非常朴素的特点。整个设计、构思、製作、呈现、释意,也非常准确地把握了中国汉字书法的写意精神和汉字语义的文化特质,并非常恰当地转换成现代人能一目了然的图像。尽管看上去早已与“书法”的书写风马牛不相及,但书写的艺术表现力以及中国的文化哲思与“书法”异曲同工。我以为这就是古代汉字图像语义符号等在当代的社会表达,也是汉字文化和艺术表现的意义。

对文字进行省减变化的符号图像作品,是徐冰最重要、最主要的代表作。他很早就把表音文字按中国表意文字的图形结构,组成了具有“汉字”特征的字。当然绝非汉字,只是音标文字与“汉字形态”的符号组合。徐冰将表音文字按表意文字的某些法则进行组合,构成并发展了汉字艺术的某种表现力,因而具有中国文化特征。更为巧妙的是,徐冰又用汉字书法的用笔要求书写语音字母,保持了与汉字书写性的一致。这个创意就比较难得,堪称有大艺术家的才能和智慧。而且早在几十年前就已完成,可见其敏锐而自觉。

为了说明徐冰文字符号作品的某些意义和特征,有必要与谷文达的作品相提并论。

谷文达的有关文字的作品,是从“书法”开始,再放大到现代性的“书写”,再逐渐走向图式符号的意义。换句话说,谷文达的作品一直是从传统书法的内部向外部“突围”且试图与“现代性”会师。在他所有的水墨作品中都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这一路径。徐冰与此完全不同。徐冰一开始就从汉字的外部笼统的观察文字和书法的精神,直接取其字形图像的文化之义和符号要点,自上而下的从外部整体驾驭和发扬汉字的文化精神和艺术表现。

谷文达后期的文字作品,也是刻石佈阵,采用了“当代艺术”的样式和体量。其造“字”用汉字偏旁部首拆解重组,形成可释读或不可释读的“新汉字”,字体笔画也严格恪守中国书法的正楷法则。再通过巨大的阵仗、以“当代艺术”的理念和形式,在突出文字图像符号的意义的同时,用现代主义的审美延伸了古代书法的趣味。可视为汉字书法在当代社会和语境下的再创造,积极地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代性”表达。

简言之,谷文达主要从改善并放大古代文化的形态入手。从形象到意趣,焕发出传统文化的青春模样,彰显的是传统文化的力量和精神,发展了古代书法的现代性意义。徐冰则以艺术家的直觉与感思,发明并创造出汉字和图像符号转变在现在和未来的前卫意义。

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艺术家往往以自己艺术的先知先觉,提前透露世界的秘密,语言文字只能迟滞的、并不确切的道出后知后觉的指示和意义。

对两位艺术家作品的比较,旨在说明各自的艺术表述和文化表意之不同,无意执言于高下之比较。

2014年台北展览-2.jpg

徐冰作品

对徐冰作品的观察和认识并非来自对徐冰作品本身的解读。而是基于本人对“汉字与当代艺术及其图像符号的意义”的研究和考量。此外,从现在到今后,汉字文化及艺术表现必然成为当下中国最为重要的文化课题。所以徐冰的文化自觉性尤显其要。因此,研究汉字及其艺术表现,不能陷入“书法”小圈子的局限,需要走出古代语境——才能以现当代社会的文化眼光观察古代文化,才能使传统文化在现当代的表现更加积极和恰当,也才能发现某些有价值的作品实际上可能早都被创造了。可是我们有些时候是忽略,有些时候是误读,有些时候是一叶障目,有些时候是缺乏认识。例如对徐冰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有可能因为当代艺术的盛誉掩盖了他作品中所有的中国文化特征的实质。

最近,甲骨文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这个文化现象很重大。汉字的文化开始得到重视,而且必须要放到世界的格局当中去关照发展。但目前有关汉字和汉字艺术表现的问题,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困扰,一是汉字的“书法”问题,基本上多在古代语境里重复和纠缠;二是从书法到书写的现代性问题,最是“剪不断理还乱”,像是一锅浆糊。因为传统书法的审美定式与碑学及民间书风、日本现代书法的影响,欧洲现代主义绘画的审美观念等五花八门的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三是“当代艺术”作品中,使用汉文化的元素最多,获得国际认同的也最多。但当代艺术在中国有严重的误读,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也尤其严重。为什么?

徐冰 新英文书法教室 2018年,北京尤伦斯当代

因为所谓的“当代艺术”并不是过去的那种封闭在审美经验的“艺术”,而是一个开放的与“艺术”密切相关的“文化”形态。这个文化形态实质是强大的社会批判意识,同时包括了各民族文化艺术以及种族、环保等与意识形态相关的各种思想和问题,有巨大的包容性。这种巨大的文化包容性是“当代艺术”积极的正面能量。因此也为中国文化的表现提供了可能,也促使了中国现当代优秀艺术家的出现,徐冰是其中之一。而徐冰有关汉字符号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呈现出值得可圈可点的文化研究价值。■

(根据北京2019年11月9日《汉字之法》论坛之“汉字与当代艺术及其图像符号的意义”的发言,节选整理。)

注:本文图片由徐冰工作室提供。未经徐冰工作室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联系人:李振伟

联系电话:010-68464640

投稿邮箱:1305379709@qq.com




相关文章